發布時間:2023-10-08 10:04:1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中政治哲學原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和一切從題意出發
在答題過程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即答非所問、張冠李戴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生在答題時沒有按照題目規定的要求和條件組織答案。辯證唯物論的觀點是:意識要以物質為基礎,意識可以在大腦中反映一定的客觀存在。了解這個觀點以后,就要在認識與改造世界的生產活動里面,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讓主客觀真正做到歷史環境下的完整統一。一切從題意出發正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原理在做題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所以,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真讀材料、審設問。先確定主體,再明確題型,如意義類、因果類、體現類、措施類,注意不同類型試題的不同解題技巧。最后,還要理清知識與設問和材料之間的關系,分析是材料體現了哪些知識還是運用什么知識解決材料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學生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出現上述情況,提高解題的針對性、完整性、準確性,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哲學原理和堅持一切從題意出發的解題技巧有機結合起來。
二、聯系的觀點與文科綜合
唯物辯證法講的聯系,是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它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聯系,又包括事物內部的聯系。聯系具有客觀性,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具體而深刻地分析出各類事物間的聯系,以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對待問題。隨著生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一方面促使形成各種不同的學科,每一種學科內部又出現了許多的分支,但另一方面又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
文綜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綜合是指學科內的綜合,它要求教學過程打破教材框、節、課的限制,對相關的知識重新整合,構建新的知識框架,以解決新的社會問題。如果看不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那么答案肯定是片面的,蒼白無力的,自然拿不到高分。廣義上的綜合是指政、史、地三科間的綜合。在今后的復習中,要著重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強三科教師之間的聯系,如相互聽課、評課、進行試卷分析等;二是教師在鉆研本學科的同時,借閱其他兩科的教材,提高自己對文綜教材的駕馭能力;三是提高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復習文綜的能力,學會系統優化法,消除對文綜的恐懼心理,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矛盾的觀點與對教材的處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始終起到主導作用,是使學生各項能力得到鍛煉的載體。講好教材是高考復習最重要的環節,那么,如何講好教材呢?唯物辯證的觀點認為,矛盾是構成世界的必要因素,事物都是由矛盾統一的對立面構成的。簡單地說,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它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根據這一方法,我認為講好教材一定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知識的“來龍”和“去脈”的關系。不僅要深刻理解某一知識的成因、含義、性質、作用等,還要掌握該知識運用的范圍和對象。
二是正確處理走入教材和走出教材的關系。第一次復習夯實基礎,第二次復習形成系統化知識網絡,進入教材的目的是能走出教材,達到不依賴教材而正確解題。只有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立足整體,審時度勢;才能根據試題信息,自如調動知識解決問題。
三是正確處理教材和資料的關系。教材和資料是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抓住重點,另一方面也要嘗試統籌兼顧。毫無疑問,教材是教學的重點,夯實基礎,吃透教材是應對高考千變萬化的永恒主題,是備考過程中要牢牢牽住的“牛鼻子”。同時,一流的考試資料是高考復習有益的必要的補充,有利于拓展課本知識,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題技巧。
四、實踐的觀點與社會調查
關鍵詞:中醫辨證結合西藥;西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屬于高血壓病的一種,其發病率高,危險性大,可引起多種心血管疾病,嚴重者可導致人體器官的衰竭,已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中醫上,通常將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認為是頭風、頭痛以及頭暈等范圍。采用中醫治療本病,能夠改善患者的血脂、血液循壞,并能增強患者對降壓藥存在的敏感性[1]。目前,臨床上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單純的運用中藥、西藥治療本病,各具優缺點,而中醫辨證結合西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能很好的恢復患者的健康、控制患者的血壓、治療并發癥及改善臨床癥狀[2]。我院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別給予了中醫辨證結合西藥治療和西藥治療,并對其療效進行了比較。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月共收治的14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2例,女60例,年齡為40~84歲,平均年齡為(65.35±4.7)歲。隨機的分為觀察組(71例)和對照組(71例),對兩組患者進行全身檢查,同時詢問病史后,未發現患者出現繼發性、惡性高血壓以及并發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于對照組的患者,我院采用單純的西藥對其進行常規的治療。首先,讓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物非洛地平緩釋片,僅服用1次/d,并且一個療程為3w,兩個療程后觀察并記錄治療的效果。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單純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了中醫辨證結合西藥治療的方法。首先通過中醫辨證分型,才能選擇適合的中藥。風陽上擾型:頭暈耳鳴,頭痛且脹,遇勞或者勞累加鶯,舌頭紅,苔黃,脈弦細數以及失眠多夢,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淤血阻竅型:精神不振,頭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且心悸,舌有瘀斑,面唇紫暗,脈弦澀或者細澀,常用通血活竅湯加減。痰濁蒙蔽型:嘔吐痰涎,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苔白膩,胸悶,脈弦滑,常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氣血虧虛型:動則加劇,遇勞則發,心悸,失眠,舌頭淡,苔薄白,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脈細弱,常以歸脾湯加減。肝火上炎型:失眠多夢,頭暈且痛,煩躁易怒,胸肋脹痛,目赤,口苦,舌頭紅,苔薄黃膩,脈弦數,常以龍膽瀉肝湯加減。以上湯藥1劑/d,水煎服用,早晚各1次,并且1個療程為2w,3個療程后觀察并記錄治療的效果。
1.3觀察指標 根據《中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有關標準規定。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 Hg或者以上,則達到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雖然未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1mm Hg或以上者,同時有正常的恢復趨勢。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到10mm Hg,但是已經達到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下降10mm Hg,但還是沒有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下降30mm Hg者,且功能基本恢復[3]。無效:未達到以上這些標準者,而且,臨床癥狀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患者的癥狀積分降低的幅度很小。采用血壓計測量患者的血壓,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血壓變化。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χ±s)差表示,兩組資料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顯效22例,有效11例,無效3例,顯效率為61.11%,總有效率為91.67%。兩組比較,P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和收縮壓的比較 對兩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進行測量,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的平均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種常見的疾病,西醫上認為導致原發性高血壓的原因是由于長期血液的高度粘稠以及精神因素而使患者全身的小動脈收縮,從而引起患者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引發的血液調節機制失代償所致,原發性高血壓的最終結果往往會使這些器官衰竭。同時,造成原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患者缺鎂、缺鈣、酗酒以及肥胖等因素。然而,在中醫上則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是頭風、頭痛以及頭暈等同一范疇的,和人體的腎臟及肝臟有不可分開的關系,患者的氣血功能沒有得到及時的調理、陰陽偏盛或偏虛都是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的直接原因。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臨床上采用的是降壓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避免降壓藥對患者器官的損害,確保患者的健康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西藥使患者的血壓降低,有著可靠、迅速等特點,但是由于西藥有許多品種,而且有很大的限制性,若要使血壓得到有效的降低,必須要與多種藥物結合,然而會使患者產生頭痛、面紅、心悸、高血鉀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及器官的功能受到很大的損害。通過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得知,中醫辨證結合西藥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壓,能有效的恢復患者的健康。
通過本次臨床治療得出,中醫辨證結合西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確切,明顯優于單純的西藥治療,值得被廣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中藥,2013,20(16):133-134.
關鍵詞:詩歌典故;生活化;哲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4-00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4
高中生學好《生活與哲學》非常重要,因為生活處處有哲學,學好了哲學可以幫助學生增長智慧,可以幫助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過,理論性強且抽象的哲學不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更談不上運用,多數學生學習哲學只是被動的識記,久而久之也就喪失了學習積極性。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恰當地運用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名句、古詩詞、寓言、歇后語以及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學道理變得異常生活化、通俗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淺顯易懂、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里讀懂哲學,進而能夠領悟人生,從而能夠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品質,也就能實現《生活與哲學》這門課程的德育目標。
一、借助流行歌曲幫助學生理解哲理,講練結合提高應用能力
很多通俗歌曲體現了一定的哲學觀點,如《愛拼才會贏》體現了事物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春天的故事》體現了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山不轉水轉》體現了要用運動、變化、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苦樂年華》不僅體現了不同的人的立足點不同,還體現了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等等。
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借助流行歌曲輔助哲學的教學,肯定能喚醒人的聽覺系統,引起關注,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理解哲學原理。例如,在學習“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播放或是請學生演唱歌曲《酒干倘賣無》,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包含了“天、地、家、你、我”等以及反映出這些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可適時地給學生講述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指出歌詞描述的父女關系就是一種典型的聯系,說明一切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認識到聯系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而且聯系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的聯系之中。
二、由故事典故引入,闡述哲學原理
哲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僅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還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面對實際生活,面對實際問題,所做出的解答都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正確、科學的解決方法,也最終能夠圓滿完成。在教學中講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知識點時,我是先給學生講一個“傻兒子”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秀才生了個傻兒子。一日,得知朋友要來拜訪他,為了證明兒子不是傻子,他決定讓兒子去顯擺一下,還提前特意給兒子教了四個問答題:第一題,問:桃樹怎么沒了?答:讓我砍掉賣了。第二題,問:牛怎么不見了?答:兵荒馬亂的給弄丟了。第三題,問:錢怎么這么多?答:爹媽辛辛苦苦掙得。第四題,問:你怎么這樣聰明?答:那當然,我們家世代如此。交代完了,秀才滿懷喜悅地讓兒子去招待客人。客人也確實問了四個問題,不過問的內容卻不是他父親教給的,而傻兒子回答的卻是一成不變:第一問,你的父親怎么不在?兒子答:讓我砍掉賣了!第二問,你母親呢?兒子答:兵荒馬亂的給弄丟了!第三問,你們家門前的牛糞怎么這么多呢?兒子答:爹娘辛辛苦苦掙得!第四問,你怎么這樣講!兒子答:那當然,我們家世代如此!
學生聽著會心一笑,想必業已理解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緊接著,教師繼續啟發:傻兒子為什么會產生如此讓人哭笑不得的回答呢?原因顯而易見,就是他根本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后,教師再跟學生講清楚所蘊含的哲學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實質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來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三、名言名句體會哲理,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上下五千年燦爛的華夏文明存有大量的名言警句。而這些名言警句對于學生理解體會抽象的哲學原理有著啟發作用。例如,劉備講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實際上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原理。這句話的本意是我們不能因為一件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能因為一件壞事小就去做。而恰巧絕大多數高中生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當然首先是從量變開始的。同樣,一個人的墮落變質往往也是從做很小的壞事開始,慢慢地、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毀掉一生。故而,我們必須做到防微杜漸,把壞習慣、壞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絕不能對生活中的那些所謂的“小錯誤、小缺點”不管不問。而同樣的道理,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的。因此,我們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地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微乎其微,只要是對別人或是社會的發展有益的事情,而千萬不能因為事小而懶散不動。
四、用古詩輔助理解,滲透思想情感教育
在講授到事物的主要矛盾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學過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兩句詩。首先,教師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然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這兩句詩中體現的哲學原理,明白在面對龐雜無序的事情時,不能糊涂,首先必須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集中力量去解決。這是符合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論”的。最后,教師還要趁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主要矛盾就是努力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其他的,如過早地談戀愛、迷戀網游等壞習慣都是不好的,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體現。
列舉的以上種種都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的,而且應用上述幾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確實能夠起到變難為易、由淺入深的作用。這樣,教學效果十分明顯,學生的學習也很積極,有利于學生對哲學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最終的教學成績與質量也肯定不會差,還能有效地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總之,哲學并不神秘,哲學也并不遙遠,哲學源自生活,哲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哲學課的教學中,恰當、巧妙地運用一些貼近生活的素材,如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警句、古詩詞等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學道理化難為易化深為淺,促成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領悟高深的人生哲理,進而實現了思想政治課的德育目標。這是我們所有高中政治教師值得一試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高中政治 教學策略
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教育的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知識的融合與應用。高中階段政治課程教學,通過開展生活化模式可以更好的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的要求。政治內容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于生活之中,高中政治教師結合生活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便于學生的知識理解。
一、發揮多媒體的強大功能
多媒體網絡技術走入了高中政治課堂,為高中生學習政治知識提供了極大地便利,也為教師展開生活化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遇到政治專業術語不理解時,就可以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查詢或者通過搜索生活實例來理解,找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由于高中政治內容豐富,包含了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高中生雖然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但在高中政治學習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出現可以滿足高中生學習政治對教學設備的要求。多媒體網絡技術集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等為一身,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網絡學習資源,能極大地提升高中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高中政治課本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的第二單元唯物論部分,這個部分學生需要學習兩個哲學原理和方法論:
(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①世界是物質的,具有客觀性,世界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決定意識。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法論】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認識。
(2)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方法論】①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違背規律。②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由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哲學接觸的較少,因此在理解和應用這些原理和方法論的過程中存在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搜集一些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哲學原理和方法論。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景
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學法,是在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具體場景和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實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源泉。高中生雖然社會閱歷淺薄,但是生活經驗卻很豐富,生活化的情景可以拉近學生與抽象政治知識之間的距離。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案例分析法。
材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貿易保護主義在發達國家逐漸盛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給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發展中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低,難以與發達國家相匹敵,對外貿易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這些產業是發展中國家人們就業的集中產業,貿易保護主義使得這些產業的勞動者面臨大量失業的嚴峻問題。美國作為貿易保護主義國家,中國大豆出口美國,曾受到美國貿易壁壘的堵截,造成了中國2萬人的失業,但同時也帶來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1.5萬人的就業。
請結合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分析美方進行的貿易保護是否科學?
從本題的材料看,此題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失業和就業問題,每位學生的家長或者親人都會面臨這些問題,學生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問題,但卻對這些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可以聯系學生親人的失業就業問題給學生分析這個素材,讓學生對這個素材有更徹底的理解。最后通過教師的分析,逐步推出答案為:
①聯系是普遍的。要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不能孤立地看問題。要看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正日趨緊密。
②聯系是客觀的。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聯系,避免主觀隨意性。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是客觀的。美方一意孤行,搞貿易保護也會傷及自身。因此,美方進行的貿易保護并不科學。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對課堂的補充和延續,高中生學習壓力大,課外活動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在政治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更多地接觸課堂外的生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地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政治。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去居委會、政府等機構參觀,了解政府的職能和居委會的日常工作,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居委會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生通過調研居委會和政府,有利于學習必修二《政治生活》中的“我國的基層自治組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兩節內容,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系統學習時,可以聯想調研過程中的場景,結合教師的課堂講解,使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改革 生活與哲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068
生活與哲學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的教學內容,是整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思想層次最高的教學內容。下面,筆者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教學進行相關的闡述,以供讀者參考。
一、高中生活與哲學教學的調查分析
高中生活與哲學的教學內容由于理論性強、內容量大,一直以來被視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重難點。甚至有學生認為這部分的內容語言方式“假、大、空”,教學內容對于生活實際沒有意義。因此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會認真去領會其中的真正涵義。而實際上,生活與哲學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學生哲學思維的初始培育階段。開展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的教學,一方面要求教師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理解教材內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講解,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二、高中生活與哲學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的教學內容,一般都具有語言模式固定、理論內容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多等特點。所以在學生看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教學就是對道德的宣講,對生活方式的統一,以及大量的句式背誦。因此,要做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的教學,就要從改變學生的印象做起。
(一)立足現狀,分析現狀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教材在編排方面,具有過于濃厚的說教意味,如教學內容存在大量的哲學術語,其表達方式單調、枯燥。讓學生感覺這樣的教材語言不僅遠離生活,甚至找不到重點。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興趣方向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學生易懂的語言來講解生活與哲學的教學內容。
但同時也要看到,生活與哲學畢竟是對學生哲學思維與思辨能力的初始培養,用一味傾向于生活化的方式教學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哲學素養。所以在幫助學生度過適應期后,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教材中的原理觀察事物,分析事物。
(二)重視知識銜接,打下理論基礎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生活與哲學中的教材內容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強調學生對哲學原理的理解與掌握,也更強調學生對哲學基本觀點的吸收與運用。
基于此,教學過程中要把哲學基本觀點作為教學總綱,在進行相關的哲學觀點教學時,重視知識與原理間的銜接,讓學生能在把握教材整體思路的情況下,有效地掌握各個知識點。例如,學習英國休謨與德國康德兩者在否認認識世界可能性上的哲學觀點時,就要把教材中提到的一個不可知論作為重點進行講解。這是因為教學時教師如果找到了各哲學觀點的共通點時,學生順藤摸瓜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三)多做探究性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一般而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中,探究性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直觀而真實地感受教學內容。而思想政治課的探究性內容由于學科特點,注定是一種思維上的探究過程,是一次大腦風暴的過程。教師在開展這類探究性活動時,應循序漸進,先通過簡單的思維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邏輯順序,再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探究性內容,最后讓學生真正領會哲學原理。當然也要考慮到,由于教材中探究性活動內容非常多,不可能都顧及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與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教材的編寫是面對一個地區甚至是全國所有學生,所以會具有統一性。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緊把握新課標要求,深入領會教學改革本義,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并引入大量的生活實際案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習慣哲學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真正地體會到哲學思想,活學活用哲學原理。
[ 參 考 文 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