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1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影院_中文字幕第2页_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_韩日成人av_欧美久久一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高中歷史人教版知識點范文

高中歷史人教版知識點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2-18 15:57:4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中歷史人教版知識點,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一、兩種版本教材的編寫及使用

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主編是朱漢國,本冊經濟史的主編是馬世力。編者在前言部分寫道:“本冊教科書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把人類歷史和未來比喻成建設中的大樓,學生學習歷史就是為將來參與建設這座大樓做好準備,但是在研究過程中首先應該關注整個大樓的基礎部分。目的就是要告V學生,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都做了哪些基礎性的工作、人類所取得的成就,從經濟制度、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以及經濟活動的效益三個方面的狀況和變化,來說明“凡是社會生產或經濟活動發生重大變化時,都同一個社會中的經濟制度、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以及經濟活動的效益發生重大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人民版教材在2004年進入實驗區使用,教科書的使用范圍不是很廣。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是由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前言部分表述是:“本冊書要呈現給同學們的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包括中國的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的不同歷史時期。”整本書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由人類生產工具的進步而反映出來的生產力的發展;第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產手段和生產形式不斷發生變化;第三,與各個不同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運行方式的發展變化。本書2004年版的主編是陳梧桐、李偉科。在2006年進行了較大的修訂,并經審查通過。

二、兩種版本教材的內容比較

歷史課程標準中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要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要避免簡單的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的規律。總體來看,兩版教材都是按照專題史體例編寫的。但從目錄上就表現出了不同的內容結構,體現了二者對課程標準的不同解讀。

人民版教材共二十六節課分為八個專題,在結構安排上是先中國后世界的編排體系,除了第一專題和第五專題編排四節課以外,其他的專題都是三節,教材的編者基本是直接引用了課程標準中的專題標題。

人教版教材共二十四節課分為八個單元,在第二單元編排的是早期世界經濟史內容,與第一單元的中國古代經濟形成對比。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和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這兩個單元只有兩節課,比人民版要少了整整一節課的內容。顯然,編者對課程標準的內容結構還是做了一定的整合。

三、兩種版本教材的共性與差異

兩個版本的教材都是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進行編寫的,采用中外歷史合編的體系,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關注世界經濟,加強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同時采用專題式的編寫模式,一個專題介紹一個時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形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更適合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

人民版教材是按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要求建構整本書,趨于“學本”化的結構體系,課前提示與自我測評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形成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課文內容上基本按照課標要求編寫教材內容,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篇2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B-

0095-01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走進人們的視野,并且在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歷史影視資料之中蘊含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它是一種常見的歷史教學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促使其進一步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利用歷史影視資料開展歷史教學,可以用更為直觀、生動的視聽語言代替教師的講述,這樣的教學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在此,筆者主要談談歷史影視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用在新課導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能否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關課堂教學的成敗。豐富多彩的歷史影視資料經過精心的編排和設計,往往能夠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創設歷史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歷史課堂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歷史影視資料往往有著緊密的組織結構,這種結構不僅能夠有效地服務于教學組織,同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一種推動力,推動學生進行后續觀察、思考、探究等。

例如,人教版高三《中國古代史》第十章《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更替》的歷史關系復雜、知識點眾多,且其中包含復雜的人物關系和豐富的歷史典故,因此,學生對該章節的學習內容不是很感興趣,而在后續的學習中,學生很可能因為線索混亂而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筆者對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進行細致、有針對性的取舍與編排,截取其中的背景性片段。上課之初,筆者播放了課前剪輯的《三國演義》視頻,以此導入課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課堂導入自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用在課堂教學時,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述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勢必要借助更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歷史影視資料,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更具生動性與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不同于課堂導入,課堂導入側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課堂教學側重于知識點的傳授。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傾向于選用歷史科教片輔助教學。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三《中國古代史》第六章第三節的《清朝的建立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筆者主要節選了《百家講壇之紀連海系列》的片段用于輔助教學。又如,教學人教版高三《中國古代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時,筆者主要節選了《百家講壇之王立群講〈史記〉》的片段用于輔助教學。在這兩個案例中,筆者所選用的歷史影視資料知識性強,與本課的學習內容關聯密切,而影視資料中的專家講述風格也很受學生的歡迎。由于引入了歷史視頻資料,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用在課外活動時,實現歷史教學的延伸

高中歷史教學是一項動態的系統工程,對學生歷史認知的引導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能局限于歷史課堂,而是應該貫穿于學生成長的全過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發揮歷史影視資料的優勢,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課外延伸。為了更加深入地發掘歷史影視資料中所蘊含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組織“歷史題材影視資料評論”“經典片段編演”“歷史故事講述”“影視手抄報”等活動,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形式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更好地實現歷史教學的課外延伸。

例如,教學人教版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的《“康乾盛世”的開創者――康熙》時,筆者要求學生觀看電視劇《康熙王朝》,組織學生開展影視評論活動,要求學生就其中的某一歷史事件、歷史畫面或者歷史細節進行評論,同時強調在評論中要突出自身的歷史感觸和充分表達自我認知,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歷史影視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它并不能取代歷史教科書,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補充與提升。在將歷史影視資料引入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其進行仔細甄別,切勿使用包含錯誤歷史觀點、有明顯歷史常識錯誤、缺乏歷史真實性的歷史影視資料。

篇3

關鍵詞:四步法;高中歷史;學生;教師

復習課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的,但是復習課卻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關鍵之處,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地發揮其作用,那么就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且還能把學生的成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教師需要學會趁熱打鐵,讓學生對高中歷史所涉及的知識有一個整體把握,以便于學生能夠查缺補漏,并有效地加深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

高三復習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以前學習的知識點,并使得學生能夠查缺補漏,完善自己的知識鏈,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總復習,為學生及時梳理知識結構。因此,教師需要學會有效地利用“四步法”教學,完善全書中的知識結構,并能夠靈活運用。那么教師應如何利用“四步法”教學幫學生梳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鏈呢?

一、為學生構造完整的框架結構,整合學生高中時期所學知識

高三復習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總復習工作。在高三總復習階段整合所學知識,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鏈只是其第一步,但是卻是最關鍵的一步。所以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復習工作。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學為例,某校教師在高三時期,為幫助學生有效整合所學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鏈,教師在為學生復習高中歷史必修一時,需要讓學生自己從時代的先后順序整理出其政治制度(如:夏商周時期建立了奴隸制國家機器以及出現了“天下為家”的局面,而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卻為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的制度),最后教師再幫助學生完善其知識鏈(如:是什么原因導致秦朝的衰落),使得高中生能夠對所掌握的相關知識通過知識鏈的形式復習并且一目了然。

二、聯系與之相關的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

高三復習階段的第二步就是學生需要學會聯系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并能夠融會貫通。因為學生只有掌握更多的高中歷史知識,才能在簡答題中有效地理解題意,回答更完善、準確。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學為例,某校高三歷史老師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經常讓學生比較相關知識,比如:必修一中的第一單元所講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與秦朝的中央集權制有什么異同,為什么秦始皇沒有接著實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而是重新改革創新為中央集權制。最后教師還為學生創造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加強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擴充學生的知識“書庫”。

三、史論相接,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中歷史不能死記硬背,但是其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要求較高,因為高中歷史中有較難的簡答題,而簡答題不僅需要學生運用到書本中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夠對題中的事件進行了解評價,并形成自己微薄的見解,所以教師需要學會讓學生能夠史論相接,從而提升自身對事件評價的能力。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學為例,某模擬試題中問到的主要內容,學生如若想要得到高分必須首先回答課本中所提及的的內容,其次再回答自己對的見解,如:民眾在華創辦了民用工業、近代教育等,標志著中華人民勇敢地邁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像這樣的回答不僅有書本中的知識還有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成績。

四、站在時代的高度,感受曾經的歷史

高三復習階段,教師除了幫助學生完成以上三個目標,還有一個就是需要讓學生學會站在新時代的角度下感受歷史。例如:教師可以盡可能地抽出一些時間使自己站在導游的角度,帶領學生走進歷史博物館(開展活動之前首先讓學生利用手中所有查閱工具查看相關報道),或者是從前遺留下來的遺址遺跡等,為學生介紹物件或建筑物的由來,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降低知識點混記的概率。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對于文科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門課程,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點,并使學生能夠查漏補缺,完善自己的知識鏈,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總復習,為學生及時梳理知識結構。但是教師不能在高三歷史的總復習階段大量做相關知識的類型題,勾畫其中重點需要掌握的知識,而是需要教師學會有效地利用“四步法”教學把全書中的知識結構完善,并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其中的知識。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情境

歷史屬于文科,它記載了我們整個民族的發展歷程,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祖國,必須要學好歷史,因此,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分析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高中歷史知識比較抽象,歷史事件也離我們很久遠,因此對于很多知識,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課堂上的時間又非常有限,這時教師就可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教學中,因為平常學生接觸到的歷史事件比較少,他們無法很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些重大國際事件的教學情境,并播放一些重大事件的短片,引導學生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對這些事件進行解讀,通過這些短片和文字的結合,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事件,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巧妙創設問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歷史比較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巧妙創設一些問題,給學生營造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一個學生都非常熟悉的傳說“大禹治水”導入新課的學習,接著在夏商的政治制度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時夏朝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為什么它是國家,而不是部落呢?”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正確回答。接著在“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度”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一種制度,代表了社會的進步還是落后呢?為什么?”再次讓學生結合這個問題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也可以更好地凝聚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一些有效的策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進而推動我國高中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篇5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科書;模塊內容;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1-047-2

高中歷史模塊教學伴隨新課程改革即將十年的歷程,面對“一標多版”的教科書及其他教材資源,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遇到不少問題和困惑,本文試圖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專題教學為例,依據對標準的理解、教科書本身的特點和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而后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科學指導教學實踐,并愿與一線教師分享交流。

一、教學內容的異同

1.課標版與大綱版教科書的比較

(1)內容組織方式的不同。以往大綱版教科書中,組織歷史內容的基本單位是“章”。“章”下設“節”,“節”下設“子目”。章劃分歷史階段,節組織歷史階段中的內容,子目展開具體內容。以章作為教學單元,有利于認識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特點。

課標版教科書與大綱版教科書相比較,最明顯的特征是“依據‘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原則,以專題的形式構建高中歷史教科書新結構”[1]。大綱版教科書中關于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專題的具體學習要點基本都有涉及,但是以通史的順序零碎分布在各個章節中。課標版教科書以專題編排形式取代了通史編排形式。為了體現知識的完整性,在課程標準框架內,教師作一些適當的鏈接,以便使各個模塊和專題之間建立聯系,形成可以相互關聯的知識體系。

(2)具體的內容選擇和表述的不同。大綱版教科書“一綱一本”,所以其教科書內容的表述也是唯一的。教學大綱對教科書編寫、教師教學和學業評價的影響是直接的,往往帶有過強的約束力,這極大地限制了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創造性,教師沒有發揮的余地。在教學大綱時代,教科書被認為教學的依據。國家制定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對歷史教學內容的深廣度有所規定和要求。而新課程改革后,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教科書共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四個版本,其中前三個版本使用的范圍比較廣。

(3)教科書內容的表現形式的不同。大綱版教科書往往在一章、一節或某一問題之中,寫入現成的、所謂權威的結論或觀點,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感情培養。后來教科書也做了一些局部調整,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格和圖片資料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體現出了“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特點。新教科書在編寫中充分繼承了舊教科書這一優點,并增加了不少文獻資料、圖片資料,讓生動豐富的史實說話,讓學生親自感受歷史的博大精深,走進歷史,感悟歷史。

2.課標版不同版本內容比較

在“一標多本”的背景下,課標版教科書不同版本各有特色。各個版本對本專題內容的處理上有所差異,無論是課文子目的確定、知識點的選擇和觀點表述,還是選擇的角度及其組織方式都是匠心獨運,各具特色。

(1)單元結構順序的差異。從歷史模塊三的整體結構來看,人教版、岳麓版和人民版三個版本教科書關于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專題的內容所處的位置不同。人教版一共是八個單元,以中國史為主線,按照專題將中外歷史大致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穿插排列。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專題處于第五單元。人民版模塊三也是一共八個單元,順序是以先中國史,后世界史,兩條平行的線索,跟《課程標準》的內容排列順序完全一致。岳麓版模塊三一共是六個單元,以中國史為主線,將專題按中外歷史大致時間先后順序設置,單元設置順序與《課程標準》差異較大。岳麓版與人教版、人民版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在于沒有將“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設置為一個單獨的單元,而是將其作為“第五單元 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中的一個部分。

(2)具體知識點的差異。一是在內容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關于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人民版沒有提及,人教版設置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子目,簡要介紹了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張和目的、實踐和意義。岳麓版的表述最為詳細,設置了“體用之爭”一目,對頑固派、洋務派的主張進行了比較具體的解釋和評價。

3.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

本專題反映了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發展的思想歷程以及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近代思想解放運動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此為學習主題體現出了典型性、時代性和現實性的特點,但在主題設計和教學實踐中的仍然有些問題值得商榷。

(1)教科書中值得商榷之處

第一,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早期維新思想是否應該納入教科書?洋務派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下掀起的是對后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實踐,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加強對這一思想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客觀公正地認識地主階級的探索歷程。19世紀60年代產生的早期維新思想是當時最先進的思想,后來對康梁維新思想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人民版對于這兩部分內容只字未提,使近代思想解放的歷程顯得不夠完整。

第二,民主共和思潮是否屬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課程標準》將“民主共和思潮”放入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的專題中,而沒有將其作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學習要求。毋庸置疑,民主共和思潮在20世紀初的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按照《課程標準》的教學安排,勢必就會造成學生知識的不完整。而從教科書的安排來看,只有人民版教科書在“順乎世界之潮流”一課中設置了民主共和作為一個子目。岳麓版在一課中提出“是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但是查找教科書學生無從知曉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情況,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困惑。

(2)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第一,教學容量大與教學時間有限的矛盾。無論人教版的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還是人民版的“順乎世界之潮流”,還是岳麓版的“師夷長技”,涉及的知識點繁雜,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太多、用一課時的時間難以完成課標任務。如果在課堂實行談論、探究等教學方式勢必造成課時緊張;如果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又勢必造成教師語焉不詳,學生似懂非懂。這就產生了教學內容容量太大與教學時間有限的矛盾。

第二,知識跨度長與學生基礎薄弱的矛盾。中學歷史課程是建立在學科基礎之上的,離開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也就不成為歷史課程。采取專題的方式構建高中歷史教學體系,本意上是使教學內容精練、主題重點突出,但卻客觀上導致了課程結構跳躍性過大,強調發展與變化的歷史學科的根本特質被弱化,知識系統破碎。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專題涉及的歷史知識時間跨度較長,由于部分初中的歷史教學不夠扎實,從而導致部分高中生缺乏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如果僅僅教授思想史部分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逐漸下降。高中歷史教師在授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形成完整連貫的知識體系,不得不額外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這就增加了教學時間和容量,導致多數教師感到課時過緊,無法按時完成教學計劃。

二、教學內容選擇與應對策略

1.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確定專題教學目標

為達到管理并控制課程的目的,課程標準就要對學科知識內課程標準確立了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規定了學生在情感、態度、技能、知識與能力方面應達到的水平標準,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我們應該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確定專題教學目標。內容標準的概述部分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二是基本的技能、能力要求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2.根據專題教學目標對教科書內容進行增刪處理

在教學目標確定后要對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和整合,在“一標多本”的背景下,各版本教科書所選擇的內容與專題目標的相關性程度是不同的。如,人民版用整整一課時呈現在中國傳播的史實,同時還列舉了無政府主義、西村主義等各種思潮,這些內容對“了解在中國傳播的史實”這一知識點的意義,并不十分重要,反而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學過程中應該刪除。

3.有選擇地利用不同版本教科書的資源

課標版教科書各版本對本專題學習要點的呈現,從歷史內容的選擇及其表現形式到蘊涵的史學觀點都有很大的差異。現代教學論強調“不是教教科書,而是用教科書”。因此,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時,必須確立新的教科書觀,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靈活地利用教科書,使教科書成為一種動態的、生成性的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以學生使用的教科書為母版,廣泛涉獵各個版本,取其所長,補其所短。對其他版本教科書資源的選擇利用,主要涉及呈現同一歷史知識時所采取的不同觀點、材料及其表述方法。從史學發展的趨勢來看,岳麓版選擇學習內容和評價結果的角度比較符合主流觀點;從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來看,人教版設計的“學思之窗”和“歷史縱橫”等輔助課文比較精到,既便于教也便于學。教科書資源的利用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到這些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 |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五月婷婷激情网 |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成年人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视频三区 | 9999亚洲| 欧美精品亚洲 | 亚洲国产高清高潮精品美女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精品 | 精品www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男女爱爱免费视频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久久久成人精品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琪琪 | 日韩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人人人人澡 | 亚洲免费一区 | 亚洲协和影视 | 日韩欧美精品区 | 久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在线亚洲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