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22 10:12:5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政元素;家國情懷;工匠精神
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方式。“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與高度統一性[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視野,還能激發探索欲望,更能激勵學生從思政素材中學得專業知識,從杰出大家身上獲得激勵,樹立遠大理想。
一、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及總體實施思路
“門門課程有思政,教師人人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課程僅僅有教學目標是不夠的,還要有思政育人目標。課程思政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確定機械原理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具有濃重的家國情懷,對國家和學校有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較強的團隊意識和能夠有效溝通、交流及與人合作能力;具有追求真理、敬業、專注、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和信息獲取并分析處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設計能力;關注非技術因素對工程設計的影響,培養職業素養。教學過程中,以“思政引領知識傳授”理論指導機械原理課程的思政教學,將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結合起來[3],從家國情懷、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等多方面深度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在教學設計中將其無痕嵌入,與理論和實踐教學相互融合,實現“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4]。將教學分為幾大模塊,結合每個模塊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5]。充分考慮機械原理課程線上下線混合式教學方式方法,以學生-小組-團隊-班級方式開展項目化教學和翻轉課堂,對學生工匠精神和交流、溝通、團結協作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依托課程設計和學科競賽,對課程思政成果進行檢驗和鞏固升華[6-7]。
二、主要舉措
(一)結合課程特色,深挖課程思政元素
在機械原理課程導論部分教學中,以世界各國發電量變化的視頻引入課程思政。該視頻以動畫的方式直觀表現了1896-2016年間,世界各國工業發電量巨變過程,展現了從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榜上無名,到一步步前進,最后穩居第一的奮斗歷程。以單缸四沖程發動機為例,在進行正常理論教學內容講解的同時,強調該機器所包含的三種機構要按照一定時間順序相互協調、協同工作,才能做有用機械功和完成能量的轉換,以此培養學生相互配合、注重協做的團隊意識和一絲不茍、認真嚴謹的工匠精神。在機械原理常用機構及其設計、機械動力學基礎模塊教學中,結合各個機構在工程和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對理論進行講解,使學生明確所學理論的應用之處,激發對專業和生活的熱愛,促進理論學習。在對每一個理論知識點講解、分析時,注重細節,尤其是數據的來源、處理過程和實際應用效果,并設置答案不唯一有討論價值的題目、案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比計算分析設計結果的優劣,合理的數據給予肯定,不合理的數據加以修正。這種“重視學有所用”的教學方式,更易于被接受,知識綜合、思想碰撞的討論環節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化學習效果,對結果的質疑能引導學生反復琢磨并修正自己的計算分析和設計過程。這些過程都是工匠精神的體現,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成效,學生的技術能力、職業素養、自我學習能力都潛移默化地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為課程思政實施創造條件
機械原理采用課前線上自學,課中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課后布置作業和項目化大作業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自學部分,適量引入超星學習通的工學類課程思政視頻教學案例,包括《大慶石油的勘探開發》《飛天圓夢》《為國鑄造長空利劍》《鐵人王進喜》等,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強國強軍、職業道德等意識。在課程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工程項目與工程實際、科教研相結合,以兩名學生組成小組、任務類型相同的若干小組形成團隊,幾個團隊即為一個班級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溝通、交流、團隊意識和協作等都是很好的鍛煉和提高。課程設計任務即為教學項目,保證了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的連續和延續性。強調小組合作,在團隊中溝通和交流。設計過程既提示學生原創意識,又強調創新重要性,不僅僅局限理論結果,還要考慮成本、法律、環保、安全、可持續發展等非技術因素。在項目化教學每一個階段,各小組以翻轉課堂方式展示項目設計成果,團隊間相互評價,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完成技術和非技術能力培養。
(三)依托學科競賽,對課程思政教育成效檢驗鞏固和升華
將課程與“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結合,從分析大賽主題入手,結合課程理論和實踐環節學習,鼓勵全員參與,組建隊伍備賽,并組織選拔,擇優參加賽。學科競賽不僅能檢驗也可以鞏固和升華課程思政教育成效,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家國情懷和工匠精神得到培養。該環節完全利用學生與教師的課余時間完成,是對學生綜合能力最起鍛煉作用的環節,也是學生積極性最高、熱情最高的部分。在備賽過程中,學生自我學習、獲取信息能力大大增強,團隊意識、溝通交流和協作能力迅速提高。產品設計制作過程中,工匠精神處處體現,參賽過程中以校為家為校爭光的集體榮譽感得到升華。
三、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機械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明確,充分利用了線上資源和線下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活動,深挖思政元素。通過線上課程思政視頻教學案例、項目化教學實踐、學科競賽備賽及參與競賽,對學生家國情懷、團隊意識、工匠精神、創新能力、職業素養進行了培養和鍛煉,達到了以德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R].北京:教育部,2020-05-28.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3]黃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設路徑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2020,18;(27):27-28.
[4]凌小萍,張榮軍,嚴艷芬.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10):46-49.
[5]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8(1):64-66.
[6]李森威,張妍,馬天博,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科技資訊,2020(3):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