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1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影院_中文字幕第2页_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_韩日成人av_欧美久久一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腰椎膨出的運動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8:27:3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腰椎膨出的運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腰椎膨出的運動

篇1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手術適應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脊柱疾病中研究最多的課題,也是疼痛科最常遇到的臨床問題。臨床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識已有70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特別是近20年來,由于神經生物學、脊柱外科學、影像學、疼痛學和材料學的發展,內窺鏡技術和微創介入治療的應用等,使我們診治腰椎肩盤突出癥有了更多的選擇。當前我們必須以客觀科學的態度認識腰椎肩盤突出癥的診斷和治療現狀,以努力提高腰椎肩盤突出癥的診治水平。

1 腰椎間盤退變是腰椎肩盤突出癥的基本發病機制

腰椎間盤是人體中退變最早的器官之一,大約開始于20歲,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發生的不可逆的退行性改變過程。退變的椎間盤由于髓白多糖降解,聚合水減少,其抵抗壓力的能力降低;膠原蛋白成分改變使其緩沖壓力、抵抗張力的能力減弱,二者共同作用會降低椎間盤吸收負荷,分散應力的力學功能。

在椎間盤生化組成退變的基礎上,生物力學功能喪失或減弱導致纖維環發生諸如出現裂隙、斷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髓核突出,壓迫和刺激脊髓、神經根,產生腰腿痛癥狀和體征。國際腰椎研究會(ISSLS)和美國矯形外科學會(AAOS)將腰椎肩盤突出癥分為退變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縱韌帶下)、脫出型(后縱韌帶后)及游離型。退變型是早期改變,一般不會與突出型相混,問題較多的是膨出、膨隆的含義及治療。椎間盤膨出(Bulging)是指椎間盤退變高度降低,外周纖維環勻稱超出椎體終板邊緣的正常生理限度,在MRI矢狀面上椎間盤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橫斷面上顯示較椎體周邊超出1.6~2.3 mm。由于腰背痛就診者以中年以上居多,椎間盤已存在退變,因而在影像學檢查中經常報告為“椎間盤膨出”,如僅憑此影像報告,不結合患者癥狀、體征和神經學定位檢查,而行髓核化學溶解術、椎間盤切吸術或電熱椎間盤成形術,認為可以減輕膨出,減輕疼痛,就可能走入誤區。理論上椎間盤膨出是生理退變過程,如無其它病理因素,膨出大多數不產生癥狀。在人群中經CT檢查無癥狀的椎間盤突出高達30%,有癥狀的約有2%,需要手術者約占有癥狀者中的10%~20%。腰椎肩盤突出癥患者大多數可以經非手術治療而恢復。

2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是腰椎肩盤突出癥的基本治療方法,腰椎肩盤突出癥中多數患者可經保守療法緩解或治愈。其目的是使腰椎間盤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緩解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

2.1 保守療法主要適應于: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②休息后癥狀可自行緩解者;③X線檢查無椎管狹窄者。

2.2 具體方法 包括絕對臥床休息、持續牽引、理療、推拿、按摩、口服消炎止痛藥物、病灶注射治療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療可減輕神經根炎癥反應,對突出型有效率達76%,對膨出型有效率只有26%。一般正規保守治療6~8周無效應考慮其它方法,目前認為發病2個月以內手術療效明顯優于晚期手術者。

3 手術治療

3.1 手術適應證 經癥狀、體征、影像學和神經定位檢查診斷為腰椎肩盤突出癥,經正規保守治療6~8周無緩解,出現感覺運動功能障礙、馬尾綜合征、難于耐受的疼痛或反復發作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3.2 手術禁忌證 有嚴重心肺肝腎疾病、感染病灶、嚴重神經衰弱、精神病患者。

3.3 手術方法的選擇

3.3.1 開窗減壓術 腰痛伴單側下肢痛,累計一個間隙者。

3.3.2 半椎板切除 腰痛伴單側肢體疼痛,累計兩個間隙者或原診斷為某一間隙突出,術中發現該間隙的病理變化不足以解釋術前癥狀而需要探察鄰近間隙者。

3.3.3 全椎板切除 ①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伴急性馬尾神經損傷癥狀者;②髓核摘除術后復發,經保守治療無效,需二次手術者;③極外側型或合并椎管狹窄者。可采用關節突部分切除或關節突切除達到椎管和神經根管,徹底減壓是獲得滿意療效的根本保證。臨床資料和大量病例隨訪優良率80%~90%,手術后15年優良率仍在75%~80%。

篇2

第一個原因是:腰椎間盤膨出,多數是因為長期不端正的姿勢所早餐店最初的表現只是姿勢不正彎腰駝背,局部的過度受力,時間久了會造成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形成腰肌勞損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稱姿勢性腰痛,而腰椎間盤膨出則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積累的結果。所以,矯正姿勢是關鍵中的關鍵的,合理的姿勢是康復運動的基礎和前提。

第二個原因是:引起腰椎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退行性病變,外傷,長期不良姿勢,過度勞累,勞損,震動等原因都會引起這種病的,沒癥狀就不需要治療,一旦有癥狀時就要及時治療,因為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健,不適當的運動也會加重病情,可以采用中醫外敷多能取效,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避免久站久坐,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第三個原因是:椎間盤是由髓核、纖維環、軟骨三部分所組成。當髓核及部分纖維環向周圍組織突出,壓迫 相應的脊髓或者神經根所致的一種病理狀態成為椎間盤突出或者膨出。當纖維環彌漫向周圍膨隆,相應的椎間孔以及神經組織無明顯受壓,成為椎間盤膨出。 治療建議采用現代灸療治療方法, 今古通消痛帖,今古通獨創現代灸療,集“灸療,熱療,磁療”于一體,三效合一,不僅能控制阻止骨關節病的發展惡化,而且患者是康復后不易復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整體康復

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1](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組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疾病,其包括:椎間盤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腰椎間盤突出癥(Disc herniation);退行性腰椎不穩癥(Degenerative spinal instability);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Degenerative spinal stenosis);退行性腰椎滑脫癥(Degenerative spondylolithesis)。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整體康復的方法(包括牽引、物理治療及核心肌力訓練等非手術療法)治療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228例,取得較好療效, 現報道如下 :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總數228例(男123例,女105例),年齡32~80歲,平均46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d~3個月(既往有相同病史者發病時間按本次發作時間計)。腰痛伴左下肢痛者 105例, 伴右下肢痛78例,雙下肢痛者21例,單純腰痛者24例。脊柱側彎跛行80例, 不能行走11例。全部患者均行X線片、CT或MRI檢查,排除結核、腫瘤等疾病。L3/ 4突出或膨出者 15 例,L4/5 突出或膨出者155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88例,合并腰椎管狹窄或側隱窩輕度狹窄者45例,兩個節段以上椎間盤突出或膨出者128,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脫者64例。

1.2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程度、腰椎活動范圍、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疼痛指數(VAS)及生活自理能力(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2])進行評定。痊愈:腰腿痛癥狀體征消失,腰部活動基本正常,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消失,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0.10分。好轉:腰腿痛癥狀減輕, 腰椎活動范圍較治療前好轉,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仍存在但較治療前減輕,不能堅持工作,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下降

1.3方法 ⑴腰椎牽引 : 采用電腦自動牽引床, 牽引重量以36kg起始,根據患者的治療反應,適當調整牽引重量,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一般不超過體重的1/2。間斷牽引50s,休息10s,20min/次。1次/d,10次為1療程。⑵物理治療:高頻電療,可應用超短波,應用無熱量或微熱量處方,電極板并置于腰骶部,20min,1次/d,對于急性期尤其是發病3d內患者具有良好的消除神經根水腫、止痛的效果。低頻電療,應用溫熱式低周波治療儀,對腰部痛點采用腰坐骨神經痛處方治療10min,再推壓或拍打處方治療10min。中頻電電刺激可采用多功能電腦中頻治療儀,選用干擾電處方或腰坐骨神經痛處方,以腰部痛點為中心行交叉放置 , 或沿腰部痛點、患肢坐骨神經壓痛點放置[3],20min/次,1次/d。激光,應用半導體激光治療機,照射病變節段神經根處,600mw,脈沖照射5~10min,1次/d。上述物理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1~2項。⑶傳統手法治療:令患者仰臥,盡量屈膝屈髖,術者雙手按于患者脛骨結節處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搖滾20~40次,病程短者效果佳,伴腰椎滑脫、年老有骨質疏松者慎用。⑷核心肌力訓練:癥狀明顯好轉后 , 指導患者進行核心肌力訓煉。①徒手肌力訓練:利用抗地心引力的原理,針對肌群做訓練,例如仰臥起坐、側橋運動等,應避免負荷過重,產生更嚴重的傷害。②泡沫軸:徒手肌力訓練時,利用泡沫軸所存在的不穩定特點,使訓練者在泡沫軸上完成不同難度的靜力性及動力性動作,此種方式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回饋,可以有效提高訓練者自身的核心穩定性③抗力球:徒手肌力訓練時,利用抗力球增加訓練時的不穩定狀態,此種方式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回饋訓練;以抗力球做支點,可以減少抗力距,調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過下背痛患者所能負荷的重量,更可以利用抗力球形狀的特性,做一些伸展運動。抗力球運動可以提升本體感覺,進而提升身體的平衡及穩定性。④平衡軟榻:腳踩在軟榻上會下陷,軟榻有正方形、長條形、斜坡形等多種形式,訓練難度應該逐步增加。⑤懸吊系統(set):利用懸吊系統增加訓練時的不穩定狀態,此種方式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回饋訓練,以懸吊線做支點,可以減少抗力距,調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過下背痛患者所能負荷的重量。⑥核心板:核心板可用來做三度空間的動作,會隨著身體的動作而傾斜、扭轉、旋等,所以在訓練時,必須對于核心板的產生的傾斜做出反應,不斷調整身體姿勢維持平衡,增加穩定性[4]。

2 結果

所有患者經1~6療程治療,痊愈93例,占40.8%,顯效95例,占41.7%, 好轉27例 , 占11.8%,無效13例,占5.7%, 總有效率為94.3% 。

3 討論

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最常見癥狀是腰背部疼痛,部分伴一一側或兩側下肢放射痛,其X線表現為:椎間隙變窄,Schmorl結節、椎體側方骨贅,椎體滑脫(不超過Ⅰ度)等。CT表現為: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小關節突退變或增生,椎管狹窄呈三葉草狀,神經根管狹窄。MRI根據modic分類可分為3型[5]:Ⅰ型骨骼改變可見T1加權低信號密度,T2加權高信號密度,應用gadolinium后圖像增強。Ⅱ型骨骼改變可見T1及T2加權高信號而無需增強,可表現為脂肪骨髓,在16%的腰背痛患者中可見到。Ⅲ型改變為T1及T2加權低信號,在無增強的情況下表現為骨肥厚。我們這組患者中絕大部分經CT或MRI檢查發現"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曾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但我們在臨床檢查中發現其定位體征與影像學診斷并不完全相符,或者不能用單一的"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來解釋其全部癥狀,具體表現為:腰腿痛癥狀重,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影像學表現輕微異常,如"腰椎間盤膨出";或影像學上腰椎間盤突出部位與臨床查體定位體征不完全相符,同時影像學上又合并其他一項或多項異常表現,有報導50歲以上無癥狀者有90%~100%通過MRI檢查可證實有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采用整體康復治療后,該組患者腰腿疼痛酸脹麻痹等癥狀都能得緩解或治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的CT或MRI的影像中顯示椎間盤向前方或側方突出明顯而壓迫脊髓影膜囊和神經根不明顯,過去一般認為這類突出是"無害"的。

由于影像學診斷的局限性,不能對應患者的功能狀態,在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整體康復中,選擇合適的功能障礙評定量表十分重要,我們選擇應用疼痛指數(VAS)及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對于該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康復評定。其中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能比較客觀的反映了患者的功能障礙程度,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是由10個問題組成,包括疼痛的強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擾睡眠、性生活、社會生活、旅游等10個方面的情況,每個問題6個選項,每個問題的最高得分為5分,沒有功能障礙為0分,最嚴重的功能障礙為5分,假如10個問題都做了問答,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如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則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該指數已被評為脊柱外科手術療效評定的金標準之一,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評定結果顯示,該指標也可作為康復療效的金標準。

腰椎牽引是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疾病的重要手段,曾有人認為腰椎牽引無效,甚至有害,而Clochis等的大量基礎研究對脊柱牽引的治療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近年來隨著牽引技術和牽引設備的不斷改進、優化以及通過大量的臨床應用,腰椎牽引的療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有些研究顯示149kg牽引重量將產生胸腰椎椎間盤的破裂,本組病例中我們設置的牽引重量最高不超過體重1/2,絕大多數在48kg之下,遠遠低于該數值,不會對椎間盤造成傷害。對于年齡超過60歲,X線片顯示有明顯腰椎退變、骨贅形成、韌帶鈣化尤其是合并腰椎管、椎間孔狹窄者,牽引的作用是使腰部肌肉有節律地交替出現緊張和放松運動,解除腰部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根水腫消退,進而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切不可盲目增加重量。物理因子療法具有消炎、消腫、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水腫和止痛作用。

核心肌力訓練在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康復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核心肌群包括背部的多裂肌、豎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的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其中腹橫肌和多裂肌屬于深層的核心肌群,特點為小、短、薄,且與脊椎相連,主要功能為維持脊椎的穩定,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背部伸肌群、臀屈肌屬于淺層的核心肌群,特點為大、長,主要負責身體的前屈、后仰、左右扭轉。 臨床實踐表明,及早配合功能鍛煉,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該病的復發,往往與患者腰背肌、腹肌等核心肌群肌力功能低下有關,因此需加強功能鍛煉。在疾病發作期間佩帶腰圍對緩解癥狀有一定幫助,一旦癥狀緩解要盡早解除腰圍,進行核心肌力鍛煉 , 恢復脊柱的穩定性。脊柱的超后伸運動可使神經根有一定的牽伸,進而改變突出物對神經根占有的位置,解除神經根的壓迫。核心肌力訓練對于防止癥狀復發尤為重要。

國外有研究認為,對于脊柱退行性疾病通過手術(減壓、融合、固定等)治療的費用-療效比優于非手術治療[6],但是對于國人來說因手術一次性費用過高及對于手術風險的考慮,大多數人對手術治療的依從性較低,本研究證實,規范化的整體康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這類患者的癥狀、功能及工作生活能力,使其延緩或免除手術。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在治療上要注意治療方案的個性化,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針對不同的情況制訂出合理的治療方案。本組有些患者合并椎管狹窄或側隱窩狹窄,經治療后雖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由于不能解決解剖上的壓迫,最長有治療近2個月癥狀仍不能完全緩解,對于此種情況,我們在治療前應讓患者對此有充分的了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同時如果連續治療超過4w癥狀不緩解或加重者,應積極查找原因,我們曾治療一個有腰腿痛病史反復發作10余年患者,曾行CT檢查診斷為"腰突癥",治療3w效果不佳,行MRI檢查發現為椎管內腫瘤。對于巨大型椎間盤突出及伴有馬尾神經癥狀者,應手術治療為宜。

參考文獻:

[1]Robert Gunzburg et,陳伯華譯.椎間盤退行性疾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

[2]黃建洪.腰背肌功能訓練在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2003,18(3):198.

[3]王書友;許銀花.早期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治療進展[J].現代醫學,2010,38(6):689-692.

[4]Carragee EJ,Paragioudakis SJ,Khurana S.2000 Volvo Award in Clinical Studies.Lumbar high-intensity zone and discography in subjects without lowback problems[J].Spine J,1998,7:363-368.

篇4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滑脫癥的原因,提高影像診斷水平。方法 對24例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滑脫癥進行CT掃描,觀察影像表現。結果 24例均有腰椎不穩及程度不同的腰椎間盤突出、膨出,關節突關節的增生、硬化、椎小關節面粗糙、囊變、韌帶損傷而導致椎管變形的影像表現。結論 通過對腰椎的CT檢查,對腰椎退行性滑脫癥的發病機理與影像關系的綜合分析,可以提高對該病診斷的準確性,同時給中老年人的保健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 腰椎;退變;滑脫;體層攝影術

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滑脫癥雖然較常見,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重視不夠,放射學論述不多,為提高認識,筆者從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對50歲以上中老年人腰椎CT片進行觀察,發現多數中老年人腰椎有退行性病變伴滑脫癥的影像改變。本人結合影像學表現,對該病的發病原因進行了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分析126例中老年人腰椎CT片中,男58例,女6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8.4歲。其中24例有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滑脫癥,男5例,女19例,病史1天至6年,腰痛24例,占100%,單側及雙側下肢麻木12例,占50%,間隙性跛行3例,占12.5%,放射性痛8例,占33.3%,直腿抬高實驗陽性6例,占25%,患側下肢肌肉萎縮1例,占4%,腰扭傷2例,占8.3%。對24例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滑脫癥的病例均行再次CT掃描,分析其影像特征。

2 結 果

前滑24例,32個CT掃描層面的表現:(1)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滑脫水平椎小關節CT征象:關節突肥大32個,占100%;椎小關節硬化32個,占100%;關節面邊緣部骨質增生28個,占8.7%;椎小關節半脫位17個,占53%;椎小關節間隙變窄26個,占81%;小關節面粗糙,其下方囊變14個,占43.7%。(2)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變伴滑脫水平椎體、椎間盤及椎管改變:在24例前滑32各層面中,椎間盤突出21個,占65.6%;膨出11個,占34.3%;雙側側隱窩同時狹窄的15個,占46.8%,一側側隱窩狹窄12個,占37.5%,椎管變形或狹窄18個,占56%;椎體肥大或骨贅28個,占87.5%;黃韌帶肥厚9個,占28%。

圖1 腰5向前Ⅱ°滑脫;圖2 腰椎間盤突出(向左外側型),硬膜囊受壓,左側側隱窩變窄;圖3 右側椎小關真空現象;圖4 椎小關節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上下關節突囊變

3 討 論

3.1 椎間盤的嚴重退變是中老年人退行性病變伴滑脫的主要原因 正常腰椎屈伸運動軸中心緊靠髓核或在髓核內,當椎間盤突出或嚴重退變后,此軸后移,使屈伸運動在椎小關節產生“翹動”導致椎小關節退變并引起腰椎失穩[1]。CT顯示雙側側隱窩狹窄,且硬膜囊在椎體后弓之間受壓,中央椎管狹窄變形。滑脫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椎間盤突出或嚴重退變,使相鄰椎體終板相互靠攏,體重使上位椎體的下關節突沿下位椎體的上關節突下移而產生后滑脫。另外,當椎間盤發生退變,髓核水分減少,變性、變脆,失去彈性,致使腰椎運動支點的承載力降低,從而腰椎在所有方向的運動增加,造成關節突、脊椎后方韌帶、肌肉的損傷。久而久之,關節突被嚴重磨損,從本組CT掃描,可以清楚看出,24例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變伴滑脫癥中,32個掃描層面,共21個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膨出11個,每個層面和椎小關節都有不同程度退變、磨損、囊變,且左右兩側不對稱,還有17個椎小關節半脫位。

3.2 脊柱周圍肌肉、韌帶與滑脫的關系 脊柱的穩定除了依賴椎間盤和小關節以外,脊椎周圍的肌肉、韌帶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因為盡管椎小關節愈接近矢狀面,前屈后伸運動時,前后方向關節突愈不能抵抗剪力,但年輕人發生滑脫的幾率很低,這充分說明了周圍肌肉的補償作用[2]。中老年人由于全身退化變性脊椎周圍肌肉、韌帶薄弱、松弛,也是導致脊椎不穩的重要因素,本組病例見黃韌帶肥厚9個。

3.3 椎小關節內的真空現象的發病機制 小關節內的真空現象的發生是由于關節排列錯亂形成了間隙,而此間隙必須得以充填。在活動關節中可由滑脫充填,微動關節中則只能靠細胞外液中的氣體從液體中釋放出來,以占據這個空間,組織液體中以氮氣含量最高,也較少參與機體代謝,所以容易釋放出來。當出現小關節面暴露,并產生了間隙,該間隙導致關節面接觸不穩,因而產生椎體滑脫[3]。

3.4 椎小關節與中老年人退行性變伴滑脫的關系 腰椎關節突關節的不對稱葉可引起腰背疼痛[4]。突關節對腰椎軸向旋轉活動的限制作用可保護椎間盤免受損傷,當關節突關節不對稱時,使冠狀位的關節面受到極大剪力,患者椎間盤纖維環往往撕裂,久之該側的小關節因受力較大而發生退變,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發生粗糙、斷裂、囊變,更加重了椎間盤的損傷,這樣一方面導致腰椎不穩,另一方面也會引起疼痛。

參考文獻

[1] Epstein JA,Epstein BS,et al.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ith an intact neural arch (Pseudospondylolisthesis) [J].J Neurosurg,1976,44 (4):139.

[2] 陳 瑤.腰椎退行性病變滑脫CT分析(175例報告)[J].實用放射性雜志,2001,17(3):760-762.

篇5

老王的懷疑是有道理的。腰腿痛是一組臨床常見的癥狀,病因復雜,以損傷和退行性病變最多見,其中以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具代表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而外傷則是其發病的重要原因。腰椎間盤是身體負荷最重的部分,一般成人平臥時腰3椎間盤的壓力為20千克,坐位時達到270千克。正常的椎問盤富有彈性和韌性,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可承受450千克的壓力而無損傷。一個人在20歲以后,椎間盤即開始退變,髓核含水量逐漸減少,椎間盤的彈性和抗負荷能力也隨之減退。由于髓核含水量減少及纖維環過度經受外力變弱,髓核突出就較易發生。

腰椎間盤突出以腰4~5和腰5-骶1發病率最高,占全部腰椎間盤突出的95%以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破裂的椎間盤組織產生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炎癥: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引已有炎癥的神經根,進一步增加其水腫,從而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受累神經根受損對致炎物質的刺激異常敏感,從而使神經及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炎性滲出進一步加重,局部缺血缺氧,電解質紊亂,酸性代謝產物堆積。上述三種情況引起的根性神經痛,向下傳導,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放射痛”,引起下肢(多為單側)神經根支配區域的感覺、運動、反射異常,嚴重時還有肌力的改變,而且這種“放射痛”多通過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前或外側到達踝、足背或足底,如果“放射痛”只到達膝或膝以上平面,那就不考慮這種痛是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了。

有很多能夠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尤其是不常見的病種很容易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特別是伴有椎間盤退變、膨出者,更容易把這些疾病誤認為是椎間盤突出壓迫所致。這些疾病包括:骶髂關節勞損和骶髂關節結核、強直性脊柱炎、椎間盤源性腰痛、關節突關節的病變、骨盆出口綜合征、腫瘤及瘤樣病變、臀肌勞損、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征、棘間韌帶勞損、腰3橫突綜合征、脊神經后支綜合征、脊髓型頸椎病、脊髓血管畸形、腰椎管狹窄癥、股骨頭無菌壞死等。

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確診需專科醫生經認真詢問病史,仔細的體檢,影像檢查之后,才能最終確定。臨床上許多腰腿痛患者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自己以前檢查的影像上有腰椎間盤的膨出或突出,就認為自己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其實,退變性或外傷性的腰腿部疼痛的原因很多,諸如以上列舉的數種,需骨科醫生仔細區分鑒別。只是單純腰椎CT或腰椎磁共振檢查顯示有腰椎或多節段的膨出或突出并不能構成I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它只是影像學的改變,可稱為“腰椎間盤突出”。流行病學調查已經證實,正常人群中1/4以上可有腰椎間盤膨出或突出的影像學表現而沒有腰腿痛的癥狀。影像學上的椎間盤突出和腰腿痛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只有依據病人的病史、病人的主訴癥狀、詳細的檢查、對應的影像學改變,四者相一致,才能確診。

“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們的診斷不同,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亦不同。所以,我們不要把“腰腿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等同起來,不要把“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同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软件 | 91资源在线观看 | 看羞羞视频免费 | www.五月天婷婷 | 国产91色在线 | 亚洲 |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 在线免费黄色小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夜添久久精品亚洲国产精品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1区2区视频 | 日本精品在线播放 | 日日爱999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 | 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www社区 | 久久国产午夜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高清在线看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激情91| 日日久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999久久国产|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6 | 欧美偷偷操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日日爽天天操 | 91在线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级人爱视频 | 在线观看视频91 | 九九久久国产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 | 日韩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