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8 10:13:3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初高中語文文學常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我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和操作方法如下:
一、出示自學目標
開始上課時教師用文字的形式出示當堂課的自學目標,自學目標的語言力求簡潔凝練,讓學生讀完即能清晰明白的理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生美讀課文
根據所學課文的內容,運用默讀、朗讀、比賽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課文,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學生動手查字典詞典,解決生字生詞。把不懂的句子,或者有疑難的問題,用筆在書中標明,為后面自學做好準備。
三、出示自學題, 教師學前指導
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自學內容和要求,用多長時間來完成,達到什么程度,加上激勵性的語言等,都要用文字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有競賽似的緊迫感。教師在學生自學之前,要交給學生自學的方法,給予思路的引導,哪個問題從哪方面或哪個角度去思考,都要給學生講明白,另外以何種形式去學,也要明確要求,如圍繞思考題是獨立看書完成,還是小組討論完成等。
四、學生自學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主要“導”在兩個方面:(1)督促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自學,確保完成自學任務,防止假學,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2)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提問、讓學生板演、與學生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并認真分析是傾向性的問題還是個別性的問題,是舊知識的回生還是新知方面的問題,把主要的、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后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進行“第二次備課”。
五、教師后教
1.學生匯報自學結果。
教師通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自學情況,學生自學結束后,發動學生通過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讓已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兵教兵的目的。
2.教會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自學之后,既進入“后教”的環節。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 (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學生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教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3)教的方式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要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則要更正。這樣,教師講的時間就少了,一般不超過5分鐘,但是能通過補充、更正的方式達到解決疑難問題的目的?!昂蠼獭笔窃趯W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合作學習、合作研討。
六、當堂訓練
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后,教師就引導學生嚴格地完成當堂訓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是:
1.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造性地思維,不搞死記硬背;
一、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是提高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前提
教師在編排合作學習小組前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把全班學生搭配成若干個最佳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學習小組。筆者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分為A、B、C三個層次),再依據學生的個性特征、性別、學習基礎及能力以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以4人為一組來安排學生的座位,力求具有異質性和代表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某些方面(比如成績)學生會變得具有同質性。這時候就需要改變小組的成員。在學期開始,根據學生的成績和其他情況,將學生分成合作學習小組,期中、期末考試后,再按原來的方法對小組的成員進行調整。但是,小組成員的調整要避免隨意性、頻繁性和大規模,應該是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做小幅的、合理的調整。這樣做可以保持班上各小組力量的相對平衡,可以給那些經常得低分的小組成員一次新的機會,還可以使學生有機會同更多的同學進行交際合作,使教學活動富有生氣和新意,從而使合作學習中的競爭趨于更加合理和公平,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二、制訂嚴明的合作常規是提高合作學習實效性的保障
學習小組一旦確定之后,要對每個成員進行分工。教師可在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整理員、匯報員各一名,成員各司其職。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小組有明確、具體的任務,有合作學習的目標,并明白各自應該扮演的角色,明確各自所承擔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使合作學習能夠有序的進行。而且在分好學習小組之后,讓各學習小組討論、制訂自己小組的計劃和合作學習的守則,以保證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不僅要嚴格執行小組的共同約定,而且要能理解這種共同約定,形成共識,并化為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
三、采取機智的教學策略是提高合作學習實效性的要素
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要選好合作學習的材料,善于提出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相對于個體性學習的優勢在于:小組討論的形式容易使小組成員產生認知沖突,這種認知沖突有利于突破單一的思維模式,激發創新思維,從而促進小組成員深入探究問題。在教學時機上,教師應根據教學之需給以準確的把握和靈活的創造。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教師判斷、創造與把握教學時機的最好依據,而有價值的學習任務也大多在學生的思維面臨考驗時得以凸顯。
四、積極調動非認知因素是提高合作學習實效性的手段
1.闡明合作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向學生闡明學會合作在目前的學習和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意義,特別要讓在合作學習中起關鍵作用的優等生明白合作學習不僅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反而會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及能力水平。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生通過幫助組員學習,對新知識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能夠做同伴的“小老師”,被孩子們認為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當孩子們明白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和重要意義之后,明顯提高了自己的參與意識。
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師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改變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況。如在小組合作批改聽寫之初,因為小組每個成員的聽寫成績都關系到全組的總成績,有個小組想得高分,就在批改中把某成員錯誤的改為正確的。我發現這一現象之后,就找這一組的成員談話,明確告訴他們這種做法是極其有害的,使他們明白了想要自己的小組在競爭中獲勝,不能靠不正當的手段,而應該幫助組員共同提高,并且在批改中要持認真負責的態度。良好、健康的合作和競爭意識,能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其實,不管是競賽課還是研討課,無非在于教學理念的引領、教學設計的機巧與靈動、學法的傳授與實踐,異構的前提是相同的,即“三本”――課標、文本和學情。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痹趹囍笓]棒的磁場下,語法傳授甚少。特別是文言文,初中教師一般不強調字字落實,學生只要憑語感、直覺,大致意思對即可。
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薄爸攸c考察借助語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是否熱愛和有興趣,在文言文閱讀中能否有意識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文化精神。評價要有助于學生確立古為今用的意識,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庇纱丝梢姡诔醺咧形难晕你暯咏虒W中關注點除了讀準文意、讀準情義、讀懂技法,還在于讀懂文化。落腳點在于文言學法的指導和閱讀廣度、思維深度和情懷高度的引領。
《鴻門宴》是高中課本中經典傳統篇目。從文學角度看,塑造的人物形象立體真實且塑造手法多樣,展現的是截然不同的人格魅力;從文化角度看,辯證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進與退、顯與隱的生存智慧。但要讓學生真正吃透就必須經過幾個環節:讀懂節選部分事件及人物,收集劉邦、項羽鴻門宴前后的相關經歷,歷史上及現在對兩人的不同評價。按照對文本及相關素材理解的層次來看,第1課時是對節選文本及《史記》常識的了解,第2課時為劉邦形象的鑒賞,第3課時為項羽形象的挖掘,第4課時為不同歷史階段對劉、項的評價及學生對他們的個性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歷史、對《史記》中建構的文化、精神及生存智慧的理解與習得。同時基于銜接背景的考慮,我們確定了如下銜接點:1.特殊文言現象(詞性活用、特殊句式、古今異義、通假字)及初中相關篇目的回顧;2.塑造人物手法之一――正面描寫,主要分析劉邦這個歷史人物;3.塑造人物手法之二――側面烘托,延伸拓展,勾聯初中文本《陳涉世家》及《項羽本紀》,體會司馬遷在《史記》中構建的文化精髓;4.評價與反思――收集歷史上對劉邦、項羽的評價,養成思辨意識,形成獨立見解。結合每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我們分別確定了自己研討課的題目:“成功逃生的劉邦”、“以顯襯隱,話霸王之‘不忍’”、“多維評價,彰顯時代需求”。
現將研討課教學設計展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