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2 17:39:4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通信專業訓練,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GIS;技能訓練;校企合作;導師制
作者簡介:華(1976-),男,湖南岳陽人,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講師;楊冰(1981-),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講師。(湖南 益陽 413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城市學院教改課題(課題編號:湘城院發〔2011〕46號序號17)、湖南城市學院教改課題(課題編號:湘城院發〔2013〕44號序號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4-0056-02
地理信息系統(GIS)專業是一個以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專業。隨著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的發展,急需掌握GIS 技術、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充實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目前,社會對GIS人才的需求旺盛,雖然每年大約有1萬各種層次的GIS專業畢業生,但仍有10萬人的GIS專業人才缺口。一方面,GIS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GIS專業人才,特別是適合高端崗位的GIS人才缺乏;另一方面,GIS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使找到了也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1]據調查,GIS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的占6.30% ,認為與實際工作需求有較大差距的占62.60%。[2]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現行教育機制和市場對GIS人才需求的脫離,學校教授的知識市場不需要,市場需要的知識技能在學校沒有教,高校普遍重理論傳授而輕應用能力培養。因此,加大對湖南城市學院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技能訓練是當務之急。
一、GIS專業學生技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高校GIS是以地理、測繪等為背景、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的一門學科,既要懂地理及測繪知識又要求畢業生計算機水平較高,僅依靠培養方案中的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很難滿足企業對GIS人才的要求。[3-4]目前,雖然將湖南城市學院GIS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在對學生的技能訓練中仍然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GIS專業師資不足
湖南城市學院GIS專業只有6名專業教師,沒有專門的實驗教師,除了要承擔本專業的授課任務,還要承擔測繪、城市管理、城市規劃等其他專業的課程。由于教師授課壓力大,直接導致了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技能訓練的局面。另外,大部分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就直接走上教學崗位,沒有在GIS行業的從業經歷,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往往照本宣科,缺少生動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教學案例輔助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實踐教學模式缺乏吸引力
湖南城市學院GIS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使得學生更多地依靠實驗、實習指導書和教師的指導,依葫蘆畫瓢得出設定的實驗、實習結果,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GIS 教學儀器設備落后
GIS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新的GIS技術和軟硬件設備層出不窮,推動了GIS產業的快速發展,而高校實驗室的GIS軟硬件設備更新相對滯后,如實驗室安裝的攝影測量軟件適普的VirtuoZo,因更新緩慢,直接影響到攝影測量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GIS實驗室要承擔GIS原理、GIS二次開發等多門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因此實驗室的計算機中要安裝VS、SQL Server、ArcGIS、MapGIS、ENVI等多個軟件,而這些計算機還是8年前購置的,已經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
4.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GIS行業進入到發展的快車道,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技術引領GIS的發展方向,如近幾年涌現的服務式GIS、云GIS、移動GIS。在高校本科生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內容通常是幾年前就確定下來了,往往連續多年不會改變,社會需要的技術在學校沒有學,在學校學到的是社會過時的技術,造成了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脫節。
5.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
實踐教學主要由實驗、課程實習、GIS專業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等幾個部分組成,實驗和課程實習往往只針對某一門專業課程,GIS專業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學生技能訓練的重要教學環節,而GIS專業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通常是在大四開設,這段時間學生面臨著考研和就業的雙重壓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GIS專業技能訓練的主要目標
面對多層次、多元化GIS人才需求的特點,李滿春、胡華科、柳林[5-7]等對GIS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層次的GIS專業人才培養層次金字塔模型,如圖1所示。在此基礎上,結合湖南城市學院以培養為城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辦學特色,將GIS專業技能訓練的主要內容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GIS數據采集與獲取能力
GIS數據采集與獲取能力培養學生獲取測繪、遙感、GPS等基礎地理數據的能力,學會使用全站儀、GPS等數據采集儀器。
2.GIS軟件操作與應用能力
GIS軟件操作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應用GIS軟件(如ArcGIS、SuperMap)、遙感軟件(如ENVI)、攝影測量軟件(VirtuoZo)、數據庫軟件(SQL server)等處理數據、管理數據的能力,學會應用這些軟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GIS軟件設計與開發能力培養
GIS軟件設計與開發能力培養學生GIS底層開發及二次開發能力,具有一定的數據庫設計能力,并且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4.GIS綜合能力培養
GIS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綜合應用能力,能自主利用GIS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三、GIS專業技能訓練模式改革
1.校企合作模式
為了使GIS專業的畢業生能夠真正適合用人單位的需求,需要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獲得充足的實訓機會,通過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參與實際生產項目或在校內以生產項目的標準指導學生實習,開展校企合作教育。測繪院、國土局等單位擁有大量的空間數據處理、入庫項目,這類項目的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GIS專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空間數據處理能力,在前期只要單位派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生產培訓,教師對工程質量進行過程監控就可以保證項目按質按量完成。通過校企合作不僅為單位節省了生產成本,而且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2.全程導師制模式
大學四年期間,指導教師不僅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并且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首先老師向學生說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老師,如選擇某老師的學生數超過了規定人數,則由該老師擇優選擇學生,然后由教研室統一協調,這樣能同時兼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教育公平兩個方面。導師制采用召開交流研討會的形式進行實施,通過與學生交流學習心得、總結學習與研發中遇到的問題,經討論確定解決方案,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
3.競賽驅動模式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GIS開發大賽等學科競賽,將課堂教學、學生作業與競賽相結合,實現“以教促賽、以賽促學”的良性循環。以競賽題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學生作為主體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競賽的要求完成作業,改變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4.項目驅動模式
項目驅動模式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項目設計、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培養的一種教學方式。[8]借助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平臺和教師的縱橫向課題,將不同年級的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小組由組長和組員組成,組長負責整個項目的實施,組員各司其責,教師負責整個過程的指導和監督,保證項目的質量和進度。在大學學習期間,項目由易到難,完成一個項目后再做另一個項目,通過多個項目的實踐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四、總結
湖南城市學院GIS專業面向社會實際需求,以市場導向為指導,在開展GIS軟件應用的同時強化GIS 應用系統和應用功能模塊開發與應用系統維護實踐,加強多學科交叉、應用等方面的實踐鍛煉,強調學生工程意識、自主設計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具有利用GIS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綜合問題的自學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能適應GIS專業不斷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及能在測量、交通、房產、土地、城鎮建設、區域規劃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多種模式的專業技能訓練對提高學生考研、就業和GIS專業辦學水平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邊馥苓.論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人才現狀與存在問題[J].地理信息世界,2009,(5):29-34.
[2]毋麗紅.中國GIS 人才生存狀況調查報告[J].GIS 開發者,2005,(6):4-8.
[3]胡華科,鄭春燕,熊永柱.產學研合作與GIS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28(8):75-78.
[4]楊樹文,閆浩文,孫建國.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實踐與改革探索[J].測繪科學,2011,36(1):226-228.
[5]李滿春,戴葳巍,趙勇.GIS專業人才的素質特征、知識結構與培養方案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20(2):26-29.
[6]胡華科,鄭春燕,熊永柱.產學研合作與GIS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82(8):75-78.
現將勞動部《就業訓練中心管理規定》轉發給你們。為加強本市勞動行政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術學校(培訓中心)的建設,結合本市實際情況作如下規定,請一并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有什么問題,請及時告我局培訓處。
一、區、縣、街道勞動行政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術學校(培訓中心),應堅持長短結合,以短為主;職前職后結合,以職前為主;初、中級結合,以初級為主,突出技能訓練的辦學特點。積極完成主管勞動部門交給的各項培訓任務。
二、職業技術學校要根據本地區特點確定主體專業(工種)建立一支與主體專業相適應的會教學、能管理、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區、縣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規模一般為400-1000人,街道為100-300人。
三、職業技術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并按照京勞培發字(1990)43號《關于印發區、縣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中心)規章制度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區、縣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按國家對技工學校的有關規定辦理。
四、經市勞動局批準,區、縣職業技術學校可舉辦二年制以上的技工班。要積極開發編寫MES及其他實用培訓教材。
五、職業技術學校培訓期滿的學員經相應的工人考核機構考核合格者,發給北京市勞動局印制的《北京市就業訓練結業證書》、《北京市工人技術等級證書》、《特種作業證書》。技工班學生畢業發給北京市勞動局印制的《北京市技工學校畢業證》。
六、各區、縣勞動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實習廠(店)建設。在抓好實習教學的同時,搞好生產、經營、創收。所得利潤用于生產發展外,還應添置教學設備,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1、計算機專業是指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相結合、面向系統、更偏向應用的寬口徑專業。通過基礎教學與專業訓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育、開發和應用的高級人才。
2、比如電子與通信工程、應用電子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企業信息計算機管理、電子商務、經濟信息管理與計算機應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等等。
(來源:文章屋網 )
在營區你說找湯景杰班長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曉,但你一提到“湯司令”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湯司令”是通信連官兵給他起的,只因為他管的事兒多,從連隊臺站裝備維護到新戰士的培訓,從文件錄入到辦公設備維修都歸他管,管的事情多,是因為他有底氣。
“傳輸故障無法排除,快去找‘湯司令’來!”站臺值班員小張發現設備出現故障,立即找來了已經熟睡的湯景杰。老湯問了問故障現象,徑直去了集線器,將一根藍線和紅線調換了位置,系統就恢復了正常。老湯對所屬設備配電架上大約500多根線的作用和連接已經做到了爛熟于心,并總結了一套適用于設備快速搶修的經驗,成為了連隊每名技術骨干爭相學習的“經典”。
這就是“湯司令”。作為通信連的班長,他三句話不離老本行、不離自己帶出的優秀通信骨干。他用2個月完成了別人9個月才能結束的戰備值班崗前培訓,并帶出了多個技術骨干。由于崗位工作突出,他先后被上級表彰為通信檢查先進個人,基層優秀通信骨干,并榮立了個人三等功。
“傻司令”去當兵
1998年湯景杰初中畢業以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無人機訓練,當時他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無人機,并對它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這一夢想就此在湯景杰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2000年12月他終于踏入了軍營,成為了一名通信兵。
來到部隊后,湯景杰的想法很多,也有很多的不適應。由于學的通信專業和他夢想中的專業沒有任何關聯,所以當時學專業時,他整天悶悶不樂。在這樣的心態下,訓練就感覺非常枯燥乏味。他整天對著那些數字、電碼符號,一練就是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恨不得馬上退伍回家。當時他的班長得知情況后找他談心:“你看到的無人機操縱技術,咱們的通信專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沒有通信,無人機也飛不上天。”班長的這一番話,讓他看到了希望,他開始融入到專業訓練中,在枯燥乏味的數字、電碼符號中尋找樂趣。
“司令”就是司令
“鉆研,是卓越的源頭;本領,是隱形的勛章。”這句話一直貼在老湯的床頭。
2005年,短波通信臺站更換了新設備,湯景杰從臺站技師那里借來了技術說明書和有關通信原理方面的書籍,研究新通信設備的性能和工作原理。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后,他感覺理論只是理論,實踐才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于是他積極向臺站技師和老同志請教,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臺站的操作技能。他積極按照新《訓練大綱》的要求,帶領全臺的同志積極探索訓練模式改革,組織編寫了《短波通信臺站值勤工作手冊》,提高了訓練水平、規范了工作流程。有的戰友說,這些都是技師的事情,我們只要負責值好班就行了,機器原理和維修不歸我們管,有問題按照要求及時向上級如實匯報就行了,而他覺得當兵就要熟練手中武器裝備。
“湯司令”的眼淚
“湯司令”沒有司令的脾氣,他憨厚、老實,是連隊里的“活雷鋒”。“ 湯班長,周六我女朋友過來,您能給我替個班不?”“沒事,去吧!”每逢休息日像這種“無理”的請求,老湯都是欣然接受。“媳婦、孩子在外地,反正我也沒事。”老湯這樣解釋著。每逢排班,戰士都爭著要和老湯一班,大家說他業務精通,和他一班,什么麻煩事都能順利解決。
關鍵詞:頻管、組訓形式、實戰
隨著電磁環境日益復雜化,為加強電磁頻譜管理,滿足作戰需要,各級頻管分隊相繼建立,如何緊貼實戰,科學設置訓練科目,從難從嚴開展訓練,不斷提高電磁頻譜管理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緊貼訓練任務,加強基本理論學習。
電磁頻譜管理專業應打破單一專業、單一系統、自成體系的框框,構建理論訓練體系,實現電磁頻譜管理知識、通信知識與電子對抗知識的融合。一是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官兵在掌握頻譜管理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學習光學、電磁學、信號測向、通信干擾等知識,使官兵了解電磁波的基本概念、頻譜區分、波形特征和傳播特點。二是加強基本技能學習。加強頻管裝備基本常識以及信息化戰爭基本理論等信息化知識的學習,組織對本單位用頻裝備以及作戰對手電子戰裝備的戰、技術性能及其電子進攻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和學習,突出頻譜監測裝備操作運用技能的訓練,打牢電磁頻譜監測和管理訓練的基礎。三是加強基本戰法學習。了解戰場地理環境和電磁環境,熟悉復雜電磁環境下頻管系統組織運用的原則及作戰頻管戰法、管法等,學習電磁輻射在軍事上的運用及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二、 區分對象層次,合理確定訓練內容。
頻管分隊按照新大綱施訓,應根據任務需要,對象不同,合理設置訓練任務,突出訓練重點,狠抓訓練落實。首長機關主要進行指揮決策、組織協調和文書擬制等訓練;分隊指揮軍官主要進行裝備操作、指揮流程、組織值勤和部隊管理等技能訓練;技術軍官訓練則重在掌握監測、探測、檢測和頻譜管理的專業知識及各種裝備、系統的操作。士兵按“專業士兵、初級士官、中級士官”分層次進行編組,以裝備操作應用為主,采取專業士兵主訓基礎技能、初級士官主訓裝備操作、中級士官主訓信號分析的方法,對訓練中的重點――“裝備操作運用”,難點――“目標信號偵析”等課題,進行集中研究和反復訓練。綜合演練按照作戰方式統一編組,并根據不同作戰任務需要和作戰進程變化,實施“模塊化組合”。二是打牢基礎,突出重點。應對“崗位練兵、集中培訓、考核競賽”等傳統的訓練模式進行創新,重點結合頻管新裝備、新技術、新技能尋求組訓的突破口①圍繞合理利用頻率資源進行數據采集、用頻技術審核、頻率資源分析與調控訓練;圍繞保障主戰武器裝備用頻安全進行電磁環境對主戰武器干擾的分析訓練;圍繞“捕得住、定得準、查得快”進行電磁環境監測、干擾定位與查處訓練。②采取軍隊與地方結合、部隊與院校結合的方式,實施分專題、分課目統一集訓。③組織指揮軍官練謀劃、技術軍官練專業、專業士兵練操作,努力培養復合型指揮人才、骨干型專業人才和操作型技能人才。三是教學互動,靈活組織。應綜合運用“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等手段,借助分布交互式仿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把分散的軟、硬件設備及參訓者有機地聯為一體。①整合專業基礎、裝備使用、計算機操作、文書擬制等課日,進行互聯、互通、互操作訓練。②選拔優秀教練員任教,進行互動式教學,實現教學互聯、動態控制、綜合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訓練資源的效益。
三、 突出技能訓練,采取多種組訓形式。
技能訓練內容主要是培養頻譜管理指揮軍官和專業人員在戰場復雜電磁環境下勝任本職能力而設置的。一是基本技能訓練。頻管分隊訓練主要圍繞提高復雜電磁環境下頻譜監測和管理的適應能力,加強復雜電磁環境下現有頻管裝備的技術基礎訓練,實現人與裝備的有機結合。在熟悉各類頻管裝備優、缺點和使用條件的基礎上,重點熟練掌握裝備應對復雜電磁環境的操作程序、防護及維修的方法和手段運用。同時要突出環境監測、信號源測向定位、干擾源查找等訓練。二是指揮技能訓練。指揮人員訓練要圍繞提高復雜電磁環境下的組織指揮能力,設置裝備綜合組織運用,戰場信號頻譜的收集、分析、判斷,戰場電磁頻譜管控,頻管力量的編成與部署,以及指揮控制等內容,針對復雜電磁環境下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增設電磁頻譜管控謀略訓練內容,培養指揮員和參謀人員處置復雜情況的能力。三是對抗技能訓練。按照先基礎、后應用,先技術、后戰術,先單要素、后多要素的程序,增設單兵對抗基本技能訓練內容。
在突出技能訓練的基礎上,組訓形式上應注重“三結合”
1.共同訓練與專業訓練相結合。共同訓練應根據頻譜管理的特點和作戰保障需要,精選訓練內容,注重提高受訓者的綜合素質。共同訓練應以專業訓練為根本,把專業基礎訓練和專業技術訓練抓細抓實,做到共同訓練與專業訓練相得益彰。
2.技術訓練與指揮訓練相結合。軍官要適應信息化戰爭對頻管部(分)隊的要求,能力素質應達到技指合一;技術軍官要懂指揮,指揮軍官要熟悉與頻管相關的專業技術。通過加強對各級軍官的技術能力訓練與指揮能力訓練,促進復合型頻譜管理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
3.單兵訓練與合成訓練相結合。單兵訓練與合成訓練應按“先分后合”的順序,單兵練基礎戰術素養,并結合臺站戰斗行動、分隊戰斗行動和首長機關戰術作業展開;合成練機關組織指揮和聯合作戰保障能力。單兵訓練要著眼合成訓練,為合成訓練做準備;合成訓練要在單兵訓練的基礎上,鍛煉和提高頻管部(分)隊的綜合管理能力。
四、著眼實戰能力,科學組織訓練考評
通常可采取測試檢查、想定作業、實兵演練等形式,以及口試、筆試、網上考核、實裝考核、檢查研究成果等方法,考查電磁頻譜管理理論學習、技能訓練、作戰問題研究等具有明確衡量標準的訓練內容。采取編組作業的方式,考查受訓者的組織計劃、指揮、協調和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