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1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影院_中文字幕第2页_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_韩日成人av_欧美久久一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土地利用規劃范文

土地利用規劃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0 17:14:2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土地利用規劃,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管理

一、加強領導重視力度,提高認識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國家集中統一管理土地的重要體現,是加強土地宏觀管理的關鍵措施,是實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土地條件,統籌安排各業用地,規定土地用途,依據法律和規劃維護和監督城鄉建設、土地開發等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合理有序進行,實現土地的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劃工作包括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等方面,是一項長期、連續的任務,規劃實施管理是規劃工作的重點和核心,是實現規劃各項目標和任務、發揮規劃宏觀調控作用的基本措施。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規劃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礎地位和“龍頭”作用,充分認識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管理,保障土地利用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準后,要及時組織規劃實施,絕不能放松規劃工作。要把規劃實施管理放到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領導目標責任體系,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規劃工作,加強配合,自覺遵守和積極維護經依法批準的規劃。

二、建立健全規劃審查和計劃管理制度,加強監管

1、加強對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的用地規劃審查、審核。對報國務院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在規劃編制和上報過程中,省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審核把關,確保規劃期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規劃期限不一致的,要審查城市人口預測和人均用地指標是否合理,結合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確定合理的用地規模。由地方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也要參照上述要求,建立相應的審查、審核制度。

2、切實做好農用地轉用的規劃審查工作。在建設用地項目報批過程中,各級土地管理部門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審查,并由負責規劃的職能部門出具審核意見,對建設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計劃負責。對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已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及時做好規劃和用地審查的各項工作,按照規定及時批準用地;未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但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條規定的,要按照法律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根據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對項目的批準文件,及時調整規劃,并將規劃調整方案與建設用地的有關報批資料一并報批;對未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條規定的,不得批準用地,確需建設的項目,需先修改規劃,按規定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后才能審批用地。申報的分批次農用地轉用,不得超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因特殊原因,小部分用地確需超出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的,在編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用方案的同時,可以對規劃作局部調整,落實到規劃圖上,并將規劃調整方案與建設用地的有關報批資料一并上報,在審查項目的同時由負責規劃的職能部門對規劃局部調整進行審查確認;全部或大部分超出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的,須按法律規定修改規劃并報原批準機關批準后,才能審批用地。

3、加強對農用地結構調整的規劃引導。依法做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公告工作,通過公告土地利用規劃用途,引導農民合理調整農用地結構和布局,發展適應市場、優質高效的農產品,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健全法規,使規劃管理有法可依

篇2

關鍵詞:反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安全;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23-0099-02

在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人類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過度開荒、亂砍濫伐森林、城市的無序擴張、不合理的工業布局等,不但造成了有限的土地資源的浪費,而且導致了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等承載因素的破壞,危及到整個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美國由于19世紀30年代盲目的開墾西部土地從而釀成1834年的黑風暴和蘇聯由于20世紀50年代不合理開墾中亞處女地而引起的1963年黑風暴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些問題逐漸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一些新興前沿研究如土地生態學、土地倫理學、土地可持續利用等也不斷展開。但是合理利用土地、科學管理土地的現實手段和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就目前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和方法而言,土地利用規劃追求單一的社會經濟目標,土地利用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效益未達到最佳,而城市規劃中的“反規劃”理論為我們拓展完善土地利用規劃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一、“反規劃”理論

(一)“反規劃”理論的提出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加速,城市二、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城市也不斷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如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城市人居環境的適宜性逐漸降低等。為了尋找解決日益惡化的城市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教授于2002年在《論反規劃與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一文中首次提出“反規劃”(Anti-planning)的概念,它是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專門針對以往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對自然系統缺乏認識和尊重,以犧牲自然過程和格局的安全、健康為代價的城市化途徑而言,是城市規劃與設計的一種新的工作方法,即城市規劃和設計應該首先從規劃和設計非建設用地入手,而非傳統的建設用地規劃。

(二)“反規劃”理論的內涵

“反規劃”不是不規劃,也不是反對規劃。“反規劃”強調的是一種逆向規劃過程,負的規劃成果是對傳統規劃的一種校正,而不是反對傳統規劃,其規劃的思維是辨證的思維,是反思的思維,是可逆的思維。“反規劃”強調城市發展必須以生態基礎設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EI)為基礎,即是指區域和城市賴以生存的自然系統,是將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包括涵養水源、旱澇調節、維護生物多樣性、鄉土文化保護、游憩與審美體驗等整合在一起的關鍵性的網絡狀土地空間格局。其基本要義是:城市的規劃和設計應打破傳統思維,變“城市與環境”之“圖與底”的關系為“底與圖”的關系,以環境為圖,以城市為底,著重在規劃和設計“不建設用地”上做文章,而非傳統的“建設用地”規劃。

(三)“反規劃”理論的工作方法

“反規劃”工作方法應該從區域非建設用地入手,優先規劃和設計鄉村生態基礎設施,即先將城市生態基礎設施保護、控制起來,不因城市的發展擴張而減少和損壞,從而使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得以延續和發展。

規劃和設計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的過程,就是建立城市生態安全格局的過程,它是城市生態環境的安全保障。城市生態安全格局是指城市生態基礎設施按照一定規律在空間上的有序排列,它包括:(1)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2)保護和建立多樣化的鄉土生境系統;(3)維護和恢復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態;(4)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5)將城郊防護林體系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6)建立非機動車綠色通道;(7)建立綠色文化遺產廊道;(8)開放專用綠地;(9)溶解公園,使其成為城市的生命基質;(10)溶解城市,保護和利用高產農田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11)建立鄉土植物苗圃基地。

二、“反規劃”理論下的土地利用規劃

(一)“反規劃”理論下的土地利用規劃理念

1.土地利用規劃的價值取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人”都是理性的,在經濟活動中所追求的目標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導致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以最能從土地上獲取財富的方式來決定其用途。這種價值秩序將導致非建設用地被大量蠶食轉變為建設用地,這種土地用途/覆被變化造成了不可恢復的土地景觀生態系統的改變;同時在土地利用空間配置上,未考慮充分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關系,忽視了土地利用空間格局對諸多自然過程、生物過程和人文過程的影響,忽視了對土地景觀斑塊之間空間關系的適宜性,也沒有涉及保持土地利用系統較高生物生產性能、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給人以藝術和美學的享受,導致區域生態格局和人文格局的分割破壞。“反規劃”理論就是在日益嚴重的生態和人文危機中提出,要求關注土地開發的外部性影響,要求重視和尊重區域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精神,重新審視現有土地利用價值標準與判斷問題,重構土地資源利用價值體系,尤其是土地的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

2.土地利用規劃的思維方式。“反規劃”理論強調的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規劃過程,開拓了一條新的規劃思維,改變以單一價值主體主導的思維方式為多種價值主體的思維方式。在目前的土地利用規劃實際編制過程中,土地的開發和利用的習慣性思維是先確定城鎮建設用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而對于城鎮建設用地內部或者周邊的非建設用地,往往因為城鎮發展的需求被搶先占用。“反規劃”思路提倡的規劃程序“以生命土地的健康和安全的名義和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義,而不是從眼前城市土地開發的需要出發來做規劃”,將規劃主體的偏向由重建設用地、輕非建設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均視,首先確定強制性的非建設用地范圍域(即先構建生態基礎設施),初步定義未來城市空間形態,然后在此基礎上落實城市建設用地布局。

(二)土地利用規劃的角色定位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土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統領,可以說土地利用規劃不僅是對區域土地生態經濟系統的布局規劃,而且對不同的區域間土地利用方式也存在規劃制約。在某種程度上,土地利用規劃就是政府針對市場失靈而進行公共干預的具體手段之一,已經成為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工具或者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種社會利益的調節及效率和公平的權衡。“反規劃”理論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引入有助于提升規劃價值觀體系完整性和土地利用規劃公共政策屬性的合理性,倡導公共利益或集體利益,盡可能彌補市場行為的負面影響,關注公共與私人行為的分布效果,努力彌補基本物品分布上的不公平,維護社會整體利益,保障土地資源配置的公平公正。

(三)土地利用規劃的目標選擇

土地利用規劃的核心問題就是通過計劃和安排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強度來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但由于非建設用地利用具有生態與社會效益的正外部性,其發揮具有潛在性和滯后性,而現行土地利用規劃仍以傳統狹隘的直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所以對土地資源利用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考慮不足,更缺乏對土地利用對遠期的生態、社會影響后果的考慮,規劃目標單一必然導致其他效益的損失。“反規劃”理論立足于對非建設用地規劃,優先考慮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生態過程和人文景觀的保護、模擬和規劃,強調了時空上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研究,建立在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變化和生態環境演變關系模型以及生態安全評價標準體系,同時要求土地利用規劃的目標和措施符合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要求,提供土地資源生態安全下的土地利用方案。因此,“反規劃”理論的引入改變了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不對等地位,確定以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為核心的多目標規劃模式,才能使得環境目標、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三者能夠取得協調,保證資源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流程

“反規劃”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借助GIS技術,對景觀過程(包括城市的擴張、物種的空間運動、水和風的流動、災害過程的擴散等)進行模擬分析,用以判別不同過程的景觀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P),綜合疊加不同過程的安全格局即可建立生態基礎設施。將“反規劃”理論運用到傳統土地利用規劃過程中時,通過模擬區域自然過程、生物過程和人文過程形成專項景觀安全格局,這既包括具體土地利用景觀單元的研究,也包括確定這些單元區位的廊道和網絡來實現各區之間的水平聯系,然后得到這些關鍵性生態系統和景觀元素所構成的生態基礎設施,與傳統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得到該區域土地利用規劃分區、落實土地利用布局,最后形成該區域土地利用規劃方案(圖1)。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土地利用規劃編制流程實質是“反規劃”理論對傳統土地利用規劃進行的一種校正和補充。

三、結語

在生態保護、倫理思想、科學發展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的時代,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同,人們對土地利用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實現土地合理利用的目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為中心,而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綜合。此時,“反規劃”理論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意義,將其與傳統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形成尊重自然生態過程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法,使土地利用規劃更為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論反規劃與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C].杭州城市綠色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2]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反規劃”途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俞孔堅,李迪華,韓西麗.論“反規劃”[J].城市規劃,2005,(9).

篇3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法定依據。*規劃修編,要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圍繞建設經濟強區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把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重點,全面統籌、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同時對新形勢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總體思路、組織管理、技術方法和制度創新等進行積極探索,為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法律依據。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

(二)堅持通過內涵挖潛和外延擴張相結合,合理調整規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

(三)科學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合理劃分土地利用地域分區和用地管制分區,妥善協調保護土地資源和保障建設用地的關系。

(四)堅持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五)堅持耕地數量保護與質量保護并重,占用耕地與整理復墾補充耕地相平衡。

三、工作范圍與期限

(一)工作范圍

本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范圍為:本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土地,總面積642933.6畝。

(二)工作期限

區、鎮(街道)二級規劃修編同步進行,統一以*年為規劃基期,以2010年為近期規劃年,以2020年為規劃目標年。

四、工作機構

(一)領導機構

為切實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區已成立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領導小組(汕澄府辦[*]29號),負責對規劃修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和決策(該項工作完成以后,上述工作機構自行撤銷)。

各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領導和協調有關工作。

(二)編制單位

1、參照市級規劃做法,區、鎮(街道)二級規劃修編工作委托廣州地理研究所承擔。

2、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均為協助編制單位;各成員單位均要指定專人負責該項工作,收集本部門、本行業有關規劃的基礎資料、發展思路、用地需求指標等資料,并參與規劃的編制工作。

五、工作步驟

本次規劃修編工作分5個階段進行:

(一)編制規劃大綱階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在完成專題研究的基礎上編制規劃大綱,經區政府審查后報市政府審核。

(二)編制區級規劃方案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根據上級審定的規劃大綱,結合專題研究成果,編制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經區政府審查后報市政府審核。

(三)編制鎮(街道)級規劃方案階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鎮(街道)級規劃修編主體為各鎮(街道),具體工作由各鎮(街道)組織實施。各鎮(街道)應與廣州地理研究所簽訂合同,然后根據區級規劃確定的指標,由地理所編制各鎮(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本及其說明,制作相關圖件,經區政府審查后報市政府審核。

(四)規劃論證協調階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召開論證會、協調會,組織論證和協調,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社會各界對規劃的意見。

(五)規劃評審和報批階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根據專家討論的意見和有關部門的評審意見修改和完善后,形成規劃成果,按照有關程序報批。

六、工作要求

(一)做好調研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總結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全面評價規劃的實施情況,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結合我區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實際,合理確定規劃和土地利用的目標、任務及重點。

(二)加強專題研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全面調查土地利用、社會、經濟條件和土地供需狀況的基礎上,重點對耕地保護、土地整理開發潛力、各類用地規模和布局調整、土地利用環境影響、實施規劃的制度創新等專題開展研究,為編制規劃提供充分的依據。

(三)做好多方案比選。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生態環境保護、城鎮經濟建設發展、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協調各項主要規劃控制指標的關系,多個規劃方案,進行評估比較和綜合平衡后確定最優方案。

(四)搞好協調銜接。按照上下結合、相互協調的原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與區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的協調銜接工作;二是做好與城市概念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交通規劃、水利規劃、農林業規劃、環保規劃和各類保護區規劃的協調銜接工作;三是做好與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協調銜接工作。

篇4

關鍵詞3S技術;土地利用規劃;應用

AbstractLand use planning is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land protection,rational use of land is the basis and foundation. 3S technology provide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mea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nd use planning field. Combined with our ongoing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to introduce GIS,RS,GPS and 3S technology integration,3S technology in land use planning data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at all stages of planning 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It is proven that 3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and use planning is very broad.

Key words3S technology;land use planning;application

土地利用規劃是指以各級行政區劃為單位,根據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土地自身的適宜性以及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協調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和農業生產各行業間的用地矛盾,尋求最佳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進行統籌安排的戰略性規劃[1]。土地利用規劃是對一定區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計劃和安排,是依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的自然歷史特性在時空上進行土地資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協調組織的綜合措施。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地)級、縣(區)級和鄉(鎮)級5個層次較完整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土地利用規劃在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保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和土地利用空間管制及用途管制等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礎和依據。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2次大規模地開展全國性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成果對合理利土地與保護耕地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是由于近年來我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新型產業大量涌現,土地利用需求出現新的變化,為了適應這些形勢,我國開展了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13S技術

3S技術是GIS、RS和GPS的統稱,是集高度發展的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及通訊技術的多學科現代信息技術。

1.1GIS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把各種地理信息按照空間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輸入、存儲、檢索、更新、顯示、制圖和綜合分析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利用該系統通過對諸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可以迅速地獲取滿足應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圖、圖形或數據的形式表示處理的結果。GIS技術有2個顯著特征:一是它不僅可以像傳統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那樣管理屬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間信息;二是它可以利用各種空間分析的方法,對多種不同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空間實體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區域內分布的現象和過程[3]。

1.2RS

RS即遙感(Remote Sensing),是一種遠距離不直接接觸物體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測技術。即指從遠距離高空的各種平臺上利用可見光、紅外、微波等電磁波探測儀器,通過攝影和掃描、信息感應、傳輸和處理,從而研究地面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及其環境的相互關系與變化的現代綜合性技術。現代遙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傳感器、高分辨率和多時相性。遙感信息的應用已經從單一遙感資料向多時相、多數據源的融合與分析,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檢測過渡,從對資源與環境的定性調查向計算機輔助的定量自動制圖過渡,從對各種現象的表面描述向軟件分析和計量探索過渡[4]。近年來,由于航空遙感具有的快速機動性和高分辨率的顯著特點使之成為遙感發展的重要方面。

1.3GPS

GPS即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研制的新一代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該系統主要有三大組成部分:空間星座、地面監控和用戶設備。空間星座部分由24顆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的衛星組成;GPS的地面監控部分由1個主控站、5個全球監測站和3個注入站組成;GPS的用戶設備部分主要由接收機硬件和處理軟件組成。GPS具有定位的靈活性和高精度、快速度、全天候作業、操作簡便、信息自動接收以及存儲等特點,已經在地球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用GPS同時測定三維坐標的方法將測繪定位技術從靜態擴展到動態,從單點定位擴展到局部與廣域差分,從事后處理擴展到實時動態差分定位與導航,從而大大拓寬它的應用范圍和在各行各業中的作用。

1.43S技術集成

3S技術主要完成對空間信息的采集、處理、管理、信息表達等功能,具有獲取海量信息、并能夠準確加以儲存和處理的特點。其中,RS技術是以通過從高空或外太空收集地表電磁波信息,并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識別、攝影、傳輸和處理來達到對地表現象進行識別的現代綜合技術;GIS可以認為是一個關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統,它能夠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完成地理信息的分類和管理;而GPS則是一個實時的、三維空間的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近年來,隨著GIS、RS和GPS單項技術的迅猛發展,促成了3個大系統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技術體系,3S技術已從各自獨立發展進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階段,并且在資源調查、車船導航、環境監測、區域管理、城市規劃、商業管理等諸多領域里得到了迅速廣泛的應用[5]。但目前3S技術在土地規劃中的應用仍多為單項技術應用。在土地資源管理日趨信息化的形勢下,對土地資料的快速、準確獲取、空間信息分析、動態監測、圖形圖像處理和數字制圖的要求已變得十分迫切。而3S技術集成正為這種需求提供了科學、適用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它不僅可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及時、可靠的基礎信息,而且可以對土地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處理,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2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2.1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數據階段的應用

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包含有大量的數據信息。在數據階段,主要包括土地數據收集和土地數據處理2個方面。土地信息涵蓋土地的位置、數量、質量及其價值等重要信息。這些信息具有數量巨大、動態性和相關性的特征。其中動態性特征不但包括其周期性,還有漸變性和波動性[6]。傳統的通過實地踏勘的工作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需要大量的時間。

隨著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提高和遙感技術向高分辨率的發展,利用遙感技術獲取土地信息的方法將越來越普遍。小衛星遙感的空間分辨率不斷提高,IKONOS達1 m,Qui-ckbird達61 cm,都能滿足1∶1萬比例尺的縣鄉級土地利用規劃。通過遙感技術迅速獲取的動態實時信息,再傳輸給GIS,使GIS數據庫得到及時更新。通過GIS技術對土地信息進行處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圖件和數據,及時準確地反映土地信息,不但可以為后續的規劃工作提供數據基礎,更重要的是明確土地性質、質量,從而明確土地的空間分布,確定各類用地的具體范圍。在此階段,3S技術在數據收集和處理方面展現了其實時性、準確性以及高效的特點。

2.2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編制階段的應用

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及實施中,需要清查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權屬、利用現狀,保證地類正確、圖斑一致、數據可靠,確保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要采集、儲存、管理大量的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而且數據之間關聯復雜,失控變異性強。如果沒有3S技術的支持,是很難完成的。依靠3S技術平臺,在建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信息庫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業務流程,實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修改、實施的自動化管理。利用原有土地信息,分析土地結構,構建各類模型,為土地的評價、預測、結構優化及效益分析提供方法和手段。同時,降低舊有人為進行土地資源分析和決策所帶來的主觀因素影響,加強了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3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成果階段的應用

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審批和實施涉及大量圖件、指標等空間數據,對規劃成果質量和管理的時效性要求都很高。長期以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成果(包括圖件、文本、說明和表格)基本上都是以圖紙、文本的形式保存和管理,存在共享性差、利用效率低、形式單一、成果保存難度大等缺點,無論在對公眾宣傳推廣的范圍與效果、傳播形式與信息獲取方式,還是應用靈活性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運用3S技術進行規劃成果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學性、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為土地規劃的動態實施和成果管理提供科學的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因此,為了更加充分、合理、科學、有效地利用土地利用規劃的信息與數據,提高規劃的開放性和公眾參與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土地利用規劃的實際效用,必須綜合運用3S技術。

3結語

土地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規劃需要了解土地資源的各種特征和規律,掌握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分布格局。因此,土地利用規劃涉及的信息豐富、量大繁雜,而且多為地理信息,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空間性、時序性和動態性。離開這些信息,就很難實現立體、動態的管理和規劃,直接影響到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質量和效果。

GPS技術可以對空間數據快速定位,RS技術利用航天、航空遙感提供的航片、衛星照片等影像資料,能精度較高地定位、定量到地塊,直觀地判讀地面物體特性、資源的現勢信息。GIS利用空間數據庫技術可以把屬性數據的管理完全一體化,存儲和分析處理多種性質的數據。因此,3S技術能有效地管理各類地理信息、統計分析數據,并對之進行分析處理,實現海量數據的管理,促進土地利用規劃和信息處理的規范化,為土地利用規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伴隨空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3S技術必定在我國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中得到更廣泛和更深入的應用,為土地利用規劃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科學、有效的研究和實施方法,為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作出無可限量的貢獻。

4參考文獻

[1] 吳次芳,葉艷妹.20世紀國際土地利用規劃的發展及其新世紀展望[J].中國土地科學,2000,14(1):15-20.

[2] 秦奮,余明全,王家耀.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06(3):72-76.

[3] 王振中.“3S”技術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2005, 30(4):62-64.

[4] 周桂芳,朱淑麗,魯春陽.3S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3):6342-6343.

篇5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 GIS技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7-0060-01

土地利用規劃是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提供了有效手段,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對城鄉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通過土地利用規劃,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是規范土地市場的基本前提。只有嚴格按規劃控制土地供應總量,才能有效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實現土地資產價值,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隨著我過土地資源利用問題的日益嚴峻,土地利用規劃也變得越來越重要。GIS技術的則成為土地利用規劃良好的催化劑。

1、GIS技術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綜合處理和分析地理空間數據的一種技術系統,是以測繪測量為基礎,以數據庫作為數據儲存和使用的數據源,以計算機編程為平臺的全球空間分析即時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作為獲取、存儲、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工具、技術和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GIS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1 數據采集與輸入

數據采集與輸入,即將系統外部原始數據傳輸到GIS系統內部之過程,并將這些數據從外部格式轉換到系統便于處理的內部格式的過程。多種形式和來源的信息存在著綜合和一致化的過程。數據采集與輸入要保證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中的數據在內容與空間上的完整性、數值邏輯一致性與正確性等。

數據編輯主要包括圖形編輯和屬性編輯。屬性編輯主要與數據庫管理結合在一起完成;圖形編輯主要包括拓撲關系建立、圖形編輯、圖形整飾、圖幅拼接、投影變換以及誤差校正等。數據更新則要求以新紀錄數據來替代數據庫中相對應的數據項或紀錄。

1.3 數據存儲與管理

數據存儲與管理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關鍵步驟,涉及到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組織。柵格模型、矢量模型或柵格/矢量混合模型是常用的空間數據組織方法。空間數據結構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系統所能執行的數據與分析的功能;在地理數據組織與管理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將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融合為一體。

1.4 空間數據分析與處理

空間查詢是地理信息系統以及許多其它自動化地理數據處理系統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分析功能;而空間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計算機系統的根本區別,模型分析是在地理信息系統支持下,分析和解決現實世界中與空間相關的問題,它是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深化的重要標志。

2、GI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基于GIS可以建立土地利用空間信息系統,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翔實的資料;借助GIS強大的空間分析能力。可以進行規劃設計的擇優分析,輔助土地利用規劃設計。結合規劃設計中的各種應用模型,利用GIS的可視化功能,對規劃設計的結果進行模擬顯示和分析,對進一步完善規劃設計提供信息。

2.1 GI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在土地利用規劃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需要采集大量的數據信息,并且需要對這些大量的數據進行一定的處理。這些信息具有大量性、廣泛性、動態性等特征,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數據的采集與處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花費的時間也較大。而GIS技術的利用則為這些數據的處理提供了方便的途徑,通過GIS技術與遙感技術的結合,能夠獲得大量的動態實時信息,使得GIS數據庫得到及時的更新。通過GIS技術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圖件和數據,及時準確地反映土地信息,不但可以為后續的規劃工作提供數據基礎,更重要的是明確土地性質、質量,從而明確土地的空間分布,確定各類用地的具體范圍。

2.2 GI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中的應用

在土地利用的規劃編制中,需要確定出土地利用類型的用地現狀、用地面積、權屬等各方面的明確信息,從而保證用地分類的正確性、數據可靠性、圖斑一致性,進而確保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的科學性。運用GIS可以更好的保證土地利用規劃的定時、定位、定量的要求。使用GIS建立規劃數據庫,可以對不同土地類型信息進行查詢和分析。依靠GIS技術平臺,建立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信息庫,通過緊密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各階段業務,實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修改、實施的自動化管理。在規劃編制決策過程中,利用GIS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展示和分析功能,進行直接的信息轉換、傳遞、處理和圖數表達,以此為規劃的依據。

2.3 GIS技術在規劃實施管理中的應用

由于GIS所具備的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管理功能,運用GIS技術進行土地規劃管理,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準確性、快捷性,另一方面,GIS技術的使用可以改變原有的土地規劃管理結構層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過程。

3、結語

總之,GIS技術擇為土地規劃和利用提供了數據采集、存儲、管理、處理、分析、應用、顯示等服務,并且具有對原始數據文件自動更新;不僅可以實現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分析評價,自動生成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成果庫。也可以進行土地利用遠景規劃和利用類型預測,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優化和布局制圖并對土地進行適宜性評價等。GIS的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為土地利用規劃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吳信才.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J].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劉杰.空間信息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8.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做爰视频网站 | 69久久久| 欧美xxxx网站 | 日韩精品一二区 | 欧美小电影 | 日产久久 | 欧美一区不卡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 | 爱操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站 | 成人黄色在线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亚洲黄页 | 蜜桃色网| 91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视频99 | 操人网 |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 | av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成人不卡视频 |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www社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av | 国产网站在线 | 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a√免费视频 | 亚洲美女久久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 jizz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下一站 | 蜜桃av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禁久久精品 | 看特级毛片|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观看 | 日韩成人免费av | 日韩成人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日韩欧美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