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1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影院_中文字幕第2页_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_韩日成人av_欧美久久一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網絡可視化管理范文

網絡可視化管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8 10:12:2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網絡可視化管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網絡可視化管理

篇1

本文主要從對網絡可視化管理煤礦系統軟件開發環境進行介紹,并在此基礎上構思軟件的總體設計,最后形成軟件的總體設計,促進煤礦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可視化管理;煤礦軟件;設計

煤礦工業是我國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經濟地位,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煤礦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也大大加快,并且成為了二十一世紀最整個能源生產行業的必然趨勢,其中網絡可視化技術的集成研究是當今煤礦數字化發展和建設的重要前沿。本文主要將可視化圖形等計算機技術與傳統的煤炭行業結合起來,并對煤炭的開采、管理等進行空間信息表示、安全信息管理、三維建模及可視化等相關技術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思考煤礦工程網絡可視化管理的軟件設計系統,主要的研究方面包括:煤炭工程動態可視化管理系統軟件構造;煤炭工程屬性數據錄入系統研究;煤礦工程銜接計劃編制管理研究;煤礦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研究和煤礦工程三維可視化模型設計與實現。

一、網絡可視化管理煤礦系統軟件開發環境

(一)軟件開發環境

軟件開發環境采用WindowsXP操作系統,以及Autodesk公司開發生產的AutoCAD2002圖形支撐軟件,系統的硬件環境為普通的高配微機,另外需要相應的數字化儀、掃描儀、打印機等。

(二)開發工具的選擇

對于煤礦軟件的開發工具來說,都需要選擇合適的開發工具,如VB、VBA、AutoCAD系統內嵌的Visual lisp語言等。首先,VB也就是Visual basic,是一種基于對象的額可視化程序開發工具,其便捷、簡易的特點能夠幫助軟件成功的建立Windows應用程序。Visual basic是在原有的BASIC語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得來的,他是微軟公司自行研制的一種快速應用開發工具,具有簡易、高校的輔助開發特點。而VB進行AutoCAD二次開發,在功能方面則變得更強大,還能實現僅用AutoCAD不能達到的效果,整體性強,運行速度快,整體配合起來,功能十分完善。

二、煤礦軟件總體設計

(一)煤礦軟件總體設計原則

面向對象原則。此方法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方式,它通過對實體進行抽象歸納,將實體屬性與操作進行封裝并形成類。

模塊化設計原則。煤礦工程軟件設計應該采用結構化和原型化相結合的方法,根據管理需要,自上而下的進行軟件系統功能的解析與模塊劃分,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明晰軟件系統子模塊,通過對子模塊的累積而逐漸形成上層模塊,完善整個管理過程。

應用程序與數據分離的原則。為保證煤礦軟件系統能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在軟件的結構化組織中堅持程序代碼與圖形數據庫、屬性數據庫分離的原則。

軟件界面友好原則。軟件的用戶界面是用戶與計算機進行交流的中間媒介,也是應用程序中用戶直觀的系統運行部分。友好性應該滿足軟禁系統簡單、操作對象突出、快捷現實幫助等條件,并遵循煤礦管理高校、規范和穩定的原則。

(二)煤礦軟件總體設計特點

為更好的解決煤礦工程的網絡可視化管理問題,應該結合礦井、采掘等具體的請況,從可視化模型出發,研究開發煤礦工程可視化管理系統。

煤礦管理軟件系統采用屬性數據混合管理模式管理數據,即采用圖像屬性化模式和數據庫模式,讓軟件系統的集成化程度和數據處理效率大大提高;其次,軟件有設計圖形圖素處理工具,滿足了煤礦管理工程動態管理中圖素屬性數據化處理的要求;最后,軟件的設計采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是軟件程序更具有通用性、可靠性和可移植性。

三、煤礦網絡可視化軟件程序結構設計

(一)組織程序結構方法

1.數據流驅動組織管理程序

在這種程序結構的組織方法中,要把對煤礦的數據處理的管理放在第一位,而把程序的優化放在其次。也就是說要按照數據處理的自然先后順序,讓每個數據流與一個相對獨立的程序流對應。而在現實的煤炭管理中,數據流不會是一個簡單的樹狀圖形式,而是一種復雜的網狀結構,如果用強制的方式把這種網狀結構變成樹型就會是程序的語句變得急劇膨脹,增加了管理錄入的難度和失誤率。

2.菜單驅動組織程序結構

隨著計算機窗口技術的發展,使用菜單的用戶越來越普及,對于煤炭管理來說,菜單系統的使用更能從程序上對煤炭的管理建立簡潔的結構組織,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些子系統模塊的劃分,讓整個煤炭管理的菜單功能的可維護性大大提高。

(二)組織程序結構策略

1.劃分軟件功能,縮小程序規模

應縮小程序,每個程序控制在一百行以下,這樣的小程序有在應用和構造方面有很多的優勢。首先小程序的可讀性能好,因為對于煤礦工程來說,整個工程量復雜且多樣,而一個一個小的模塊就相當于把巨大的工程分給了很多小的部分,結構簡單,處理起來也方便,對整個工程的管理控制也有很好的優化作用。其次,小程序因為作用單一,目標明確,重復使用的次數就多,在不同的項目中都能運用到這樣的小模塊,這也加快了不同系統的設計過程,實用性強。最后,因為小程序的文檔容易編寫,這對整個軟件的組成質量也是很好的把握。

2.分層組織煤炭管理程序

把對整個煤礦管理的小程序組合起來就是最終的軟件程序,對這些字程序的管理應該從程序的組織形式上進行考慮,一個層就是一個子程序庫,要建立相應的軟件使用制度,上層程序只能直接調用下屬程序,不能跨層調用,下層程序也不能調用上層程序。層與層之間盡量使用參數的形式,少用全局變量,這樣的組織為軟件子程序維護和軟件的下一步開發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保證了軟件程序可移植性的同時,對其他相關的程序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三)界面設計

良好的界面設計可以提升煤礦管理的效率,并對從用戶的角度進行軟件的界面設計,因為對于windows的操作系統平臺來說,是被大家廣泛接受的,所以煤礦管理軟件就是采用了windows標準。

綜合來說,對煤炭的開采、管理等進行空間信息表示、安全信息管理及可視化等相關技術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煤礦工程網絡可視化管理軟件進行系統設計,從而加快煤礦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劉玲.基于煤礦企業的PERT可視化決策支持系統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管理科學與工程,2010

[2]劉芳.信息可視化技術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3

[3]邢存恩.煤礦采掘工程動態可視化管理理論與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

篇2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固定寬帶網絡作為一種高效、低價和穩定的互聯網接入方案仍然是目前用戶的首選。隨著用戶數量的與日劇增,相應的通信基礎設備也在不停的增多。目前,基礎通信設備的數量已經很難用常規的方法進行管理和維護,在可預見的將來,大量的網絡設備的管理和用戶信息監控將成為網管部門工作的難點。如何在大量數據的狀態下準確定位設備,維護設備,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在工作實踐中原管理方式存在幾下幾個突出問題:(1)維護人員使用傳統的手工輸入命令的方式進行網絡設備的信息檢索與維護。這種原始的方法一方面人工輸入的方式增加了錯誤發生幾率,另一方面人工輸入方式效率極低,無法應對未來發展。(2)沒有嚴格的權限管理。權限的開放使得所有維護人員都可以對設備進行管理,甚至越權管理。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辦法追溯問題原因,追究責任,造成過程不可知、結果不可控的問題。(3)設備數量的增長導致維護任務的增多,在保持原有維護人員和管理方法的情況下,會造成管理跟不上數據的增長的現象。沒有一套實用又簡單的管理程序代替工作人員完成繁瑣的數據整理工作將會使管理任務堆積,設備可靠性降低。針對以上問題和矛盾,設計并研發了網絡設備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夠對現有城域網中設備的管理,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對設備進行圖形化檢索和展示,降低了底層維護工作人員的操作難度,簡化了操作流程。同時,系統能夠實時采集用戶上網信息,分析并進行過濾處理,能夠提高錯誤定位效率,極大提高了障礙處理的速度。在安全方面,實現了維護人員權限分級,相應的權限只能處理相應權限內的信息,記錄維護人員的操作流程,能夠形成完整的操作日志并對追溯信息進行管理。

2.網絡設備管理系統

網絡設備管理主要針對接入網絡內的以下幾種設備:(1)OLT(OpticalLineTerminal)OLT是光線路終端,用于連接光纖干線的終端設備,可以與前端(匯聚層)交換機用網線相連,轉化成光信號,用單根光纖與用戶端的分光器互聯。(2)ONT(OpticalNetworkTerminal)ONT是光網絡終端,是xPON網絡接入方案中的產品,是一種用于用戶端的光網絡設備,主要應用于最終用戶。(3)ONU(OpticalNetworkUnit)ONU是光網絡單元,也是一種用戶端的光網絡設備,他與用戶之間通常還有其他的網絡設備,比如交換機、路由器、網橋等。其中多個ONU設備與ONT設備連接在OLT設備下,多個OLT設備連接到數據中心,構成一個樹形拓撲網絡結構。針對網絡結構的特點和具體的業務需求,系統主要分為用戶賬戶管理、上網信息管理和設備信息管理三大模塊。網絡設備管理系統的主要特點如下:①系統采用B/S架構,以HTML5通過瀏覽器呈現數據,無需安裝客戶端,能夠適應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平臺。②系統基于開源數據庫存儲數據,自主加密數據儲存,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證。③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維護能力,能夠輔助管理人員,將管理人員從繁瑣、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維護效率,真正實現軟件適應用戶。④系統數據展示方式多樣,除了傳統的表單方式,還有更加直觀的圖形方式,使管理人員操作難度降低,提高用戶體現。⑤系統實現了從網管中心到分局的數據全面共享,使不同部門的操作人員管理、協作更加方便。⑥規范化的操作日志記錄功能將所有賬戶的操作情況記錄在案,做到所有操作可追溯,方便責任認定。⑦系統可根據管理員提供的關鍵字查詢OLT設備、ONT設備和ONU設備的信息,可以對ONT設備進行注冊、刪除操作,替代傳統的拆裝機工作。在開通PITP(PolicyInformationTransmissionProtocol,策略信息傳送協議)或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以太網上的點對點協議)功能的服務器上,可追蹤話單信息,查詢用戶所使用端口、VLAN、MAC地址、登陸賬號、登陸時間和離線時間等信息。當出現障礙時,維護人員可以通過系統查詢用戶登陸賬號或MAC地址等關鍵信息快速定位到用戶設備所在地,做到故障及時排查。

3.數據可視化

傳統系統采用列表式展示數據結果,在設備數量過多時,具有相同關鍵字的數據將會特別多。比如以區域進行檢索,結果常常達到數百條,維護人員很難在長達4-5頁的檢索結果內定位故障設備。分局信息以拓撲圖形式直觀的展示出來,通過點擊分局可查看分局下掛接設備的拓撲結構。通過拓撲圖方式,網絡設備的層次結構,狀態信息得到了直觀的展示,維護人員可以不依靠關鍵字,甚至不依靠鍵盤的情況下依靠鼠標或觸摸設備準確查詢設備信息。這種方式還適用于移動便攜式客戶端使用,為現場處理故障提供了可行、可靠的判斷依據。

4.結論

篇3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及人類精神和空間需求的提升,同時隨著互聯網+理念的提出并執行,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各中小型企業迫切渴望加快發展步伐,增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各種會議越來越多,傳統的會議開展及交流方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現狀。規范的會議管理及超越面對面的交流已越來越重要,由此產生了對視頻會議的需求。視頻會議管理系統已成為現在各種企業發展的必備。

本系統開發旨在設計滿足中小型企業需求、以信息化為手段、以智能化為目標的現代化視頻會議管理系統。并幫助參會人員或者管理人員更高效的完成會議的管理及會議的進行,提高會議管理人員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促進社會的信息化。使人們從忙碌的差旅奔波中解脫出來,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損耗,提升了各行業的溝通效率,節省了管理成本及差旅費用的開支。

2功能設計與分析

視頻模塊主要集中在可以進行開啟視頻會議或者邀請成員進入視頻會議,這里可以實現一對一的視頻會議和多對多的視頻會議同時還可以進行文字交流。功能如下:

音視頻即時通訊:提供語音,視頻一對一.多對多的實時通訊,支持高清視頻和高質量音視頻效果。

文字交流:支持多用戶之間的文字交流。參與會議的成員既可以進行對所有人的公開文字交流,也可發起與指定與會者之間的點對點私密交流。

錄像:支持針對個人的音視頻錄制,整個視頻通話過程內容的合成音視頻錄制以及集中服務保存錄制。

透明通道:提供客戶端,客戶端跟服務端之間的數據通訊能力

文件傳輸:支持客戶端之間,客戶端跟服務端之間的文件傳輸功能。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用戶可以便捷地將某個文件實時傳送給全體參會者或指定人;可以對本地用戶上傳與下載的文件進行管理;主席用戶可以及時清除會議中的傳輸文件。

動態設置音視頻參數:提供音視頻參數設置的接口,可以根據需要動態設置分辨率,碼率,幀率等視頻參數等。

電子白板:電子白板是由所有用戶共同維護的工作空間,在不改變原來的會議文檔的條件下,用戶在當前屏幕上顯示的會議文檔內容進行標注或修改操作,系統將自動保存將其標注或修改后的部分保存為圖片,以便會后查閱。

3架構設計

可視化網絡視頻會議管理系統數據業務是非常復雜的,涉及很多專業數據處理方法,模塊間的邏輯聯系、數據聯系也非常密切,為了降低系統的復雜性,提高軟件的開發效率,節省開發時間和維護成本,系統設計時盡量保證高內聚、低耦合。將系統分為以下三層,前端展示層,服務器層,數據庫層。

本系統設計架構是一套不同于傳統應用開發的技術架構,可以簡化且規范應用系統的開發與部署,進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與再用價值,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軟件視頻會議系統大多數采用的是C/S架構,需要在不同的客戶端安裝相對應的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開發和維護的成本。項目在充分利用服務器資源的基礎上設計和研發一套的視頻會議系統,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避免了多版本的軟件安裝,降低了大量的開發和維護工作,并且擴展后的系統具備跨平臺特性,可以實現瀏覽器和PC客戶端的視頻互通,也為未來的多客戶端視頻融合通信打下了基礎。

Web端采用了分層的架構。Web端分為三個層,從高層到低層分別是Web顯示界面層、數據訪問層、接口層。具體分層如圖2所示。

4系統實現

4.1系統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如圖3所示。

4.2電子白板功能設計開發

企業在進行視頻會議的時候可能需要建立各類數據的協同工作,以適應需求。所以設計開發電子白板功能,使得多用戶間實時共享想法。

4.2.1白板功能設計描述

設計并實現共享白板主要由三部分:用戶列表區,工具箱,白板區。用戶列表展示當前在線會議的人員;工具箱為用戶提供各種畫筆顏色以及畫線、圓、矩形等各種圖形選擇;白板區為用戶提供一個操作空間。系統使用了WebRTC的繪圖板組件一作為對實時功能上獨立于文字聊天和音視頻組件,作為實時聊天的輔助,主要功能包括:顏色選擇,圖形選擇,進行撤銷,并保證不同終端之間繪圖信息同步。繪圖組件對基本圖形繪制進行了實現,并封裝了繪圖接口,以便根據不同需求擴展。

4.2.2共享白板邏輯及實現

系統提供參會者共享白板進行繪圖,參會者可以在白板區域繪圖,系統借助HTML提供的API在canvas上進行繪圖,提供用戶使用的基本圖形有直線,矩形,圓形等基本圖形。繪圖信息流程圖如圖4。

消息流程為,用戶在終端A繪制圖形,瀏覽器得到繪圖參數信息,將繪圖信息封裝成JSON格式數據,將繪圖信息發送至服務器,服務器推送到其他業務服務器。

4.3音視頻壓縮涉及算法

在編解碼器的選擇上采用編碼效率較高、使用率較廣的H.264視頻編碼以及G.723.1語音編碼。其涉及核心技術有:幀間/幀內預測,整數DCT變換,熵編碼,編碼流程如下:

幀間預測:在運動矢量不大的情況下,用前一幀對應位置的像素來對當前幀進行預測

1)利用相鄰幀中的宏塊估計當前幀中宏塊的相對位置移動運動估計

2)運動估計得到的圖像與原始圖像作差(即估計殘差)。然后將這個差值也傳送到解碼端,這樣就彌補了運動估計的不在運動補償。

3)運動估計和運動結果的編碼。

運動估計思想:將圖像的每一幀分割成不相連的塊,然后對每一塊在前后幀中根據某種算法尋找最匹配的塊,即匹配塊。以下列出幾種塊匹配算法:

變換的精髓:把一個域內看起來很大的信號變換到另一個只需少量數據就可以表達的域內。圖像分為一個或幾個像條(片),一個像條分為若干個(宏)塊一基本處理單元4*4塊無乘法整數變換編碼算法,有效降低了編解碼的運算量。

3結束語

篇4

關鍵詞 群控系統;多媒體教室;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1-0010-03

1 問題的提出

目前,廣大高校都建設了大量的多媒體教室。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組成部分,多媒體教室不僅是學校進行現代化教學的設施,更是課堂教學信息化展示的主要手段。多媒體教室設備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液晶投影機、中央控制系統、投影屏幕、音響設備、數字視頻展示臺等。隨著多媒體教室的迅速增多,眾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電動幕、麥克風、音頻功放、視頻展臺等,不但給教師操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也增加了教室管理人員的負擔。

在使用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之前,武漢大學的多媒體教室管理面臨教學樓分散、多媒體教室較多、管理維護任務重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多媒體教室在學校教學信息化中的應用效果。

1.1 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操作熟練水平影響設備效能的發揮

多媒體教室設備大多由專門的教師進行管理設置。盡管有培訓及操作說明,但在使用中發現,年輕教師和理工科教師均能很快掌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技能,而一些從事人文社科類教學的教師和年齡較大的教師對多媒體教室的眾多設備并不是很了解,在上課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教師不會開啟投影機,不會切換電腦與投影機的信號等。一旦出現自己不能處理的問題,教師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影響正常上課秩序。

1.2 多媒體設備維護需要較多的管理人員

多媒體教室的設備故障通常是在上下課時發生,有時會有幾間教室在同一時間需要管理員親臨現場排除故障。根據實際統計,傳統的多媒體使用和管理方法,一個多媒體技術管理人員,一天僅能往返10~15個教室,處理10~20個易犯的錯誤操作或簡單的設備故障,所以學校規模較大時,就需要較多的技術人員去處理各種錯誤操作[1]。誤操作還會造成設備損壞,比如下課后沒有關閉投影機,或是關了投影機后馬上切斷電源,造成投影機電源板或主板損壞,投影機燈泡也因散熱不夠而縮短使用壽命或損壞。

1.3 沒有群控管理系統的多媒體設備效能未得到完全發揮

由于多媒體教室沒有一個較完善且能集中管理的軟件系統支持,在大多數教學過程中,只能簡單地當作投影顯示教室使用,用于一般的課件和視頻播放,教學互動性差,資源共享率低,沒能充分發揮出其在學校信息化教學中的功能與作用[2]。

為解決上述問題,武漢大學嘗試建立了一套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一方面用于跨樓棟管理多媒體教室設備,確保數目繁多的教室設備始終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和完全的受控狀態,讓授課教師能夠高效地、有序地使用多媒體教室;另一方面用于教師授課全程錄像,積累優質教學資源,最大程度發揮多媒體教室設備的應用效能。

2 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是在每個多媒體教室安裝一臺網絡中控,連接所有終端設備和教室電腦,同時網絡中控連接校園網,利用網管中心軟件對所有終端設備實現遠程管理和監控。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不僅可以實現整個多媒體教室的集中、統一、靈活、高效的控制與管理,還可構建以視頻資源庫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

2.1 集中控制管理

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的整體架構是一個跨樓棟多級管理的設計結構,其物理結構可分為兩部分,即網絡控制中心(總控室)和多媒體教室。整個系統的核心是總控室集中控制系統和分布在多媒體教室端的網絡中控系統,它是集網絡中控、資產管理、網絡視音頻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設備。總控室的集中控制系統與所有多媒體教室端的網絡中控系統通過校園網相聯接,使得每個教室都互聯互通,從而實現對多媒體教室設備、教學資源、可視對講、安防監控等全方位的統一管理。

總控室是整個群控系統的核心,其設備構成主要包括監視器、高性能多媒體監控主機、網管工作站軟件、錄像服務器、多畫面分割器、視音頻編碼器、VGA矩陣、數字多畫面解碼器、IP電話呼叫中心等。可視化系統的主要技術是視頻傳輸控制和視頻采集。多媒體網絡中控自帶編碼模塊可以用來接收教室端攝像頭的模擬視頻信號和話筒的模擬音頻信號,將它們數字化,并利用硬件壓縮芯片實現實時地把信號壓縮為WMV9碼流,通過以太網接口發送到網絡上,使得教室端的視音頻信號和控制信號可以在校園網中傳輸。同時,可由數字多畫面解碼器接收解碼,輸出到電視墻或普通液晶顯示器上顯示,實現遠程數字視頻監控和實時硬盤錄像功能。安裝在服務器上的網管軟件可以遠程監控、管理所有教室的設備,遠程檢測教室端投影機等設備的相關參數,便于學校對教室端所有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資產管理。在系統出現故障時,利用IP電話,可實現總控室與教室、教室與教室的實時對講,可極大地節約系統、設備的維護管理開銷。圖1為總控室集中控制系統的網管軟件界面,通過該軟件實現對多媒體教室設備的集中控制管理。

每個多媒體教室配置的網絡中控系統由中控主機、電源箱、操作臺控制面板組成,各部分之間用通信電纜相連。該系統將投影機、電動幕布、音箱等信號源有機結合起來,用投影機將信號清晰、美觀、完整無損地投影到大屏幕上,實現全面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和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的電化教學。桌面控制器十分直觀方便地實現本地的控制功能,一鍵式操作簡單便捷。武漢大學安裝的可視化多媒體網絡群控系統,選用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集團的JYDMNC9600-D多媒體網絡中控系統。該中控系統基于DSP技術、嵌入式操作系統、WMV9視音頻編碼,具備多路視音頻、VGA輸入/輸出切換,多路紅外、串口控制,多路安防報警接口,支持音箱、投影機、電動幕布、電子講臺等教室端設備的本地/遠程控制。圖2為多媒體教室網絡中控系統結構圖。

2.2 多媒體網絡教學

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的另一大特點是雙向傳輸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其數字化視音頻分為3類:總控室端資源點播服務器中的資源文件、總控室端的模擬節目源以及多媒體教室端通過攝像機采集的教師授課情景。基于網絡的雙視頻流軟件,使多媒體教室計算機通過網絡中控,既可以使用總控室端資源點播服務器中的教學素材,又可將主講教室的上課場景和課件內容通過網絡直播給聽課教室,從而實現同步網絡聽課教學。

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實現的一體化教學控制管理功能如圖3所示,其中包括了所實現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功能。

3 系統應用成效

武漢大學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部署在文理學部4號教學樓和5號教學樓,共有65間多媒體教室,其中有2間自動錄播教室,實現了跨樓棟的可視化網絡群控管理和多媒體網絡教學應用。

1)一鍵式本地控制。即教師點“上課”鍵進入上課狀態,多媒體教室里的所有設備自動順序加電,此時投影機可以自動開機,電動幕布自動降下;點“下課”鍵進入下課狀態,設備會自動斷電,投影機將延時關機。可以根據現場需求將VCD、筆記本、實物展臺、電腦、錄像機等圖像信號切換到顯示輸出設備。

2)可視化對講與視頻監控。通過IP電話與視頻監控實現視頻對講,在多媒體教室設備發生故障時,管理人員可通過本系統及時了解現場發生的故障,遠程協助本地教室排除故障。同時視頻監控錄像還可記錄下來,用于教學樓安防管理。

3)網絡集中控制管理。在總控室利用網管軟件可以遠程檢測教室內多媒體設備的軟、硬件信息,如投影機等設備的相關參數,并形成相應的資產報表,便于學校對教室端所有設備進行資產管理。利用網管軟件還可遠程操作和維護多媒體教室設備,提供快捷有效的多媒體教室集中管理,降低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4)多媒體網絡教學應用。利用網管軟件可以實時監看任何一間教室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的場景。授課內容可錄制保存,既可作為教學評估的素材,用于改進教師教學;又可在校園網內播放,進行實時網絡教學,做到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綜上所述,可視化網絡群控系統將多媒體教室設備的管理控制、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融合在整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的需求,為教學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更好的支撐環境。

參考文獻

篇5

(一)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的特點

課程考試在各種教育形式中都是永恒的主題,它不僅是檢測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辦學主體教學和教務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評估辦學主體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網絡教育的課程考試比之于傳統學校的教育考試,也表現出了許多鮮明的特征。

1.考試時間相對統一筆者瀏覽了各高校網絡教育學院的主頁,絕大多數網絡教育課程考試都是全國統一時間,考慮到成人學生的特點,考試時間一般都在周末,每一個科目的考試場次都是由各網絡學院統一制定,但也有幾所網絡學院存在本埠和外埠的考試時間不同,各中心補考或者重考時間不一致的情況。

2.考試地點分散統計數據顯示,各網絡教育學院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設有學習中心,其中最多的浙江省有560個學習中心,最少的自治區有2個學習中心,[9]而實際考試中,有些學習中心為方便學生考試,還在學生的相對聚集地租用教室設置考試點,因此各網絡教育學院的網絡教育課程考試都是遍布全國學習中心、考試點范圍內的一場大統考。

3.考試科目和考試人數眾多有數據表明,平均每所網絡教育學院開設的專業數達到12個,[10]這也意味著每所網絡教育學院期末考試的平均科目數要超過百門,而網絡教育在校生人數平均20,999人/網絡教育學院。[11]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2年秋季的網絡教育期末課程考試為例,考生分布在遍布全國的50個學習中心,考試科目總數達到288門,試卷分裝超過4千袋,印制總量達到11萬份。

(二)網絡教育課程考試常見的管理流程

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的管理流程,每學期開始階段學生要完成選課任務,選課結束后再根據網絡教育學院統一安排的時間預約考試課程;網絡教育學院根據學生的約考情況分配考場,再依據分配數據印制試卷;學習中心組織考試,考試結束按照科目分揀試卷,最后把試卷按時郵寄回網絡教育學院。

(三)常見流程存在的一些問題

1.操作環節多,管理成本增加

選課是在學分制的改革下各個網絡教育學院普遍采用的一種做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自由選擇教學計劃規定課程的操作;約考就是學生對照考試時間向學校預約考試課程,主要目的是避開沖突課程,選擇自己能參加考試的時間段。選課和約考是涉及所有學生的操作,選課結束不久,又要通知所有學生預約考試,這個環節增加了學習中心的工作量,而且約考和下游的考場安排高度耦合,有一個學生沒有完成約考就不能由平臺安排考場。考試流程環節多,涉及面大,每年考試次數過多還會大大增加學院和學習中心的管理成本。

2.信息技術運用不足,管理效率低

在課程考試管理中,信息技術運用不足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如由于考試科目眾多,同課程試卷的歸并在發放的分裝階段或者回收的分揀階段都是較大的工作量,這些可以通過現在比較成熟的機讀卡技術解決,不過目前只有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6所學校網絡教育學院的部分課程使用機讀卡。

3.考試樣式多,標準不統一

部分網絡教育學院在正考之后對于有課程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安排有補考或者重考,有的網絡教育學院在學生畢業前還組織有畢業清考,正考以外三種考試的自主性大,監管薄弱,甚至有些網絡教育學院的三種考試還由學習中心自主安排。正考和三種考試的管理流程不統一,標準不統一,監管不統一,勢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滋生學習惰性,影響網絡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管理的流程再造實踐與效果

網絡教育的課程考試管理流程再造是以考試管理的流程為導向,以提高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為出發點,對每個流程進行再審視、再思考,對關鍵環節進行再設計。針對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的特點和現行管理流程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對現有流程進行再造,再造目標應該是達到這種理想的考試管理模式:“嚴格考試管理,考務組織應該采取相對高度統一的組織管理要求,每學期的開考課程科目由總校統一規定的組織管理要求,每學期的開考課程科目由總校統一規定并,考試要求(考綱和考卷統一)、考試日期、閱卷評分標準應統一。”[12]筆者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進行考試管理流程的再造實踐研究。

(一)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管理的流程再造實踐

1.重新審視業務,精簡流程

重新審視業務就是要在流程再造的思維下把視野轉移到現有管理范圍及其環節本身的合理性上來。管理者對每一種管理都要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種管理必須存在嗎?可以開展信息化管理嗎?必須由本單位來完成嗎(可不可以“外包”)?“外包”以后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嗎?[13]約考環節必須要存在嗎?約考是為了避開考試沖突,自由選擇考試時間,這兩個目的可以通過提前設置科目考試場次和考試時間達到。選課前設置科目考試場次,有沖突的科目不能被同時選擇;每學期初公布課程考試日期,讓學生足夠預留考試時間,達到“所學即所考”,如果學生預留考試時間有困難,可以增加申請緩考環節,在考場安排之前“誰需要誰操作”,而不是“部分需要全部操作”的反向選擇,這樣約考環節的功能在選課時可以一并成完成,兩個環節合并。試卷分裝可不可以外包?試卷分裝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筆者見過個別網絡教育學院的試卷分裝工作,全院動員,“全民參與”,業務流程再造中我們認為這部分工作可以外包給具有保密資質的單位來做,經過兩次磨合,外包單位已經非常清楚學校的意圖,可以高質量地完成工作。試卷分裝的外包減少了學校的資金投入,節約了人力,使學校可以把管理重心轉移到應該管、必須管好的領域。

2.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

有學者認為信息技術是業務流程再造的“使能器”,是業務流程再造的基石。[14]同課程試卷合并、閱卷登分等人工環節可以通過廣泛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效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從2011年秋季開始推行所有科目使用機讀卡,首先制定試卷的命題格式標準和統一的機讀卡,學生作答前在機讀卡上填涂學號和課程代碼,機讀卡回收以后全部掃描,機器把機讀卡上的學號和課程代碼作為關鍵字識別,能自動按照科目歸并答卷,客觀題由機器評閱,主觀題掃描成jpg圖片由閱卷教師在電腦終端上手工評閱,閱卷結束系統自動生成標準格式的成績庫。相同科目沒有完全集中安排考場的要求,考場就能得到最大的應用,只有最后一個考場可能不足30人,這樣能節約學習中心租用考場的成本。流程再造要求數據高度共享,學習中心完全共享學生的選課數據和場次安排,據此設立虛擬考場,學校見到考場數據后再把學生分配到位,最后導出分配數據交付印刷。考試結束后,學習中心將缺考數據傳遞至學校,學校將缺考數據、閱卷數據和考試數據三者對沖校驗,檢查閱卷、登分環節可能出現的錯誤。數據共享減少了數據的手工傳遞環節,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都得到有效提高。

3.完善規章制度,不留管理“死角”

所有考試執行相同標準才能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保障教學質量,杜絕學生產生“正考不過等補考”的僥幸心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每年只在6月份和12月份舉行兩次正考,教學計劃中第一、三學期和第二、四學期的課程分別集中安排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第一至四場舉行,學生每學期的選課數最多為8門,如第一學期課程不過,第二學期選課時可以把當前課程選完后再選擇上學期沒有通過的課程,第一學期未通過課程會在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出現,所有未通過的課程都是在正考中完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網絡教育課程考核管理條例》,形成了完善的課程考核規章制度,在標準上做到統一、規范、透明,不留管理上的“死角”,減少重感情、憑良知、依賴責任心辦事的現象。

4.“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提高服務質量

我國的網絡教育有兩種管理模式“學校—學習中心—學生”和“學校—公共服務體系—學習中心—學生”,[15]這兩種模式中學習中心和學生都處于整個管理鏈的末端,都是學校管理服務的對象,流程再造應該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出發。

三、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 亚州中文字幕 | 亚洲二区在线 | 国产色网 | 久久精品小视频 | 久久久久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怡红院成人影院 | 午夜影院免费体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 欧美大成色www永久网站婷 | 国产精品第2页 | 欧美日本亚洲 | 色婷婷综合网 | 欧美精品导航 | 91欧美| 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网| 中文二区 | 国产视频久久 | 五月天婷婷国产精品 | 精品国产31久久久久久 | 精品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日韩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 国产成人高清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ⅴ国产馆 | 欧美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tv | 久久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杏吧 | 综合久草 | 国产精品1 | 经典法国性xxxx精品 | 蜜桃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