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5:27: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初二地理教學設計,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課題: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一節)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2、能力目標:明白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法律義務。
3、情感目標: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主動與父母溝通,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二、教學重難點:
1、怎樣理解“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2、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做?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分析了父母對我們的關愛,不僅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愛、撫養照顧我們,教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從思想品德上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確立人生目標,教我們如何做人。
[教學準備]
學生緊密聯合自己的實際,把自己的實際和課本相對照,找出自己做的薄弱的地方。然后通過各方面查找資料改善自己的不足。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敘述故事,激發興趣提出問題,進入主題。
教師:請聽故事:
《父愛如山》
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異常美麗)的云霓(ní)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xiāo)蘋果,船卻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引他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天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蔚藍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一分鐘更衰弱、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在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著:“媽媽!媽媽!”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體解剖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肌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母愛如海》
她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孩子
2003年11月9日凌晨,深圳市南山區荔灣路一處民房突發大火.火勢迅速蔓延,把母親盧映雪和她的孩子圍困在里面.情急之下,盧映雪把子女一個個從打破的窗子里托出屋外,而自己卻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
“媽媽將我托上墻時,大火已經將媽媽的衣服燒著了.”最后逃出來的大女兒胡麗婷說.她被母親用力往上托時,已經感到母親的氣力快要耗盡.當她爬上墻后,準備用力將母親也拉上來的,但母親的手緩緩的從她手中滑落,隱約間聽到母親有氣無力的說了最后一句話:”媽媽沒辦法了,不能出去了.”
消防員趕到將大火撲滅后,發現盧映雪的遺體仍保持著原來的姿勢:跪在閣樓內的墻邊,雙手上舉,好象還在用力往上托自己的孩子……
問:聽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可互相交流)
講授新知識:
(一)出示課題:
我們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二)學習第一目題:
1、閱讀課本第一段,看P3-4的四幅圖畫:了解家的意義是什么?由學生交流后,請一位同學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老師進行點評。
2、根據圖片,結合自己的感受,讓同學們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
3、同學們講自己準備的溫馨小故事。
(老師小結)讓同學們更深的理解"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集體詩朗誦<可愛的家>渲染氣氛:
縱然游遍美麗的宮殿,享盡榮華富貴,
但是無論我在哪里,都懷念我的家。
好像天上降臨的聲音,向我親切召喚,
我走遍海角天涯,總想念我的家。
當我漫游在荒野上,凝望天邊的月亮
好像看見我的母親,把愛兒思念。
她正站在茅屋門前,也望著月亮,
那家門前的香花,我再也看不見。
離開家鄉的流浪人,一切都不會動我的心,
只要讓我能回到,我簡陋的家園。
那些聽我召喚的小鳥,快飛回我跟前,
讓我重溫平靜的生活,比一切都香甜。
我的家,可愛的家,
我走遍海角天涯,總想念我的家。
(三)學習第二目題:
案例導學:
讀大增的故事,完成課下問題。
小組討論:
為什么大增能夠得到最后的成功?
通過這個材料,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發?
請一位同學回答(略)。
老師小結。
想一想:
在生活中,父母是怎樣對待你的,你從中得到了什么?(請一位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閱讀P6的一、二、三自然段。
觀看視頻《田世國事跡》
提問:怎樣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小組討論)
學生回答(略)。
老師總結: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我們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從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鞏固新知識:
多項選擇題: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唐朝孟郊的這首詩啟示我們(ABC)
A、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B、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C、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以愛和孝敬來回報。
D、不尊敬父母是違法的。
2、"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家人微笑的臉龐,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歡一家人心朝著同一個方向眺望......"這說明家是(ABCD)
A、我們每個人最熟悉的地方。
B、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C、一個溫馨的港灣。
D、一個充滿快樂的地方。
出示材料1:
小朋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父母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什么事都幫他安排好了,甚至中學都沒有洗過自己喜歡的衣服,他幾乎沒有意見。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告訴他今天該干什么,時間應該怎樣安排,媽媽會告訴他每天什么時候來接他,什么時候該寫什么作業,所以他認為什么都聽父母就是孝敬。
問:小明的做法對嗎?怎樣才是真正孝敬父母?
答:小明的說法不對。
(1)孝敬父母是要做到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但是,也不能在生活聲事事都依賴父母,這樣做不利于培養我們的自理能力。
(2)不一定父母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對父母正確的教誨,我們要聽取,相反,就要在適當的場合,用恰當的方式給父母提出意見。這樣,才是真正孝敬父母。
出示材料2:
2002年夏天,安徽省全椒縣復興鄉一位60歲的農民背著100歲的母親游覽了北京。得知老人非常向往佛教圣地九華山,2003年1月18日、19日,在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合肥海聯旅行社熱心安排下,他又背著百歲母親登上了九華山。老人第一次乘坐國內一流的觀光纜車,開心地參觀了全國重點寺廟百歲宮,遠眺了九華街如畫的美景,了卻了老人多少年來的一個心愿。
問:聽了以上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互相討論)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我們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從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課堂小結
1、先由學生談談觀點、收獲、體會。
2、老師總結:
【輔導對象】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個別機構校區差異輔導范圍有所不同,建議家長撥打電話了解情況)
【輔導科目】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政治 歷史 地理 奧數 小升初 中高考
【輔導介紹】根據不同孩子的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案,配備輔導經驗豐富的課程老師全程指導,各機構收費標準、課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詳情請家長們撥打電話詳細了解。
【熱門輔導】
小學:小學各年級奧數拔高、舉一反三的解題思維及應變能力提升;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串講、作文框架脈絡梳理提高、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講解;小學數學重點難點查缺補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學、電學等重點難點基礎夯實;初中英語語法、數學基礎知識鞏固提高;初中語文作文及閱讀理解等得分點提升;中考重點難點輔導、各科基礎夯實;
高中:高考理綜、文綜重點科目得分點突破講解,針對基礎薄弱的考生給出合理的學習建議;藝考生、特長生文化課針對性輔導;高中各科重點知識點梳理,高考沖刺輔導。
【溫馨提示】家長您好,請結合所在城區位置,尋找離家就近的機構和校區,先輸入前10位總機號碼,根據語音提示輸入后5位分機號碼,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顧問老師,把您孩子的學習情況跟老師詳細描述一下,老師會給您做針對性分析。
【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道里區學大教育道里(新陽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道里區學大教育道里(顧鄉)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京翰教育龍塔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91
哈爾濱市南崗區京翰教育和興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92
哈爾濱市南崗區京翰教育軍工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217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南崗(果戈里大街)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菁英學堂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長江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和興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建設街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南崗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佛山市】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汾江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衛國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亞藝公園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禪城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南海區學大教育南海萬科廣場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福州市】
福州市倉山區學大教育金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鼓樓區學大教育屏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鼓樓區學大教育楊橋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鼓樓區學大教育鼓樓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臺江區學大教育臺江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撫順市】
撫順市順城區學大教育順城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9
【阜新市】
阜新市細河區學大教育解放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0
【貴陽市】
貴陽市南明區學大教育南明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1
貴陽市小河區學大教育小河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1
初二地理教學計劃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繼續任教初二地理,根據上學期教學成績和教學實際分析:
(1)每個班會學中國地理,會用地圖,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對地理有一定的興趣的學生達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個班學習地理能夠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分析問題閱讀地圖還需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不能獨立選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的占比例的也能達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礎知識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會看地圖、不會學地理,完全靠死記硬背取得一點成績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冊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教材為中國地理下冊,第七章中國的農業 第八章中國的工業 第九章中國的交通 第十章中國的商業和旅游業屬于中國地理總論,是在上冊介紹了中國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之后逐章講述的。第十一章中國的區域地理從區域性和綜合性的觀點,著重指出每個區域的地理特征,選擇每個區域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主要問題加以論述,最后一章中國在世界上是在學生學完了中國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以后從總的方面認識中國的國情,并從政治、經濟的歷史發展變化中,認識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奮斗目標和肩負的責任。
三、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的
1、完成中國地理下冊的教學任務,進一步使學生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學會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學生傳授中國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繼續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進行辨證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教育,進行地區差異、因地制宜與發展潛力,人地協調發展等科學地理觀點教育。
3、在傳授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知識去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種植業的南北差異、我國農業的發展、鐵路干線、商業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資源、區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區是重點。工業的分布及原因、鐵路干線的分布、區域地理是難點。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當前,地理教學改革已經進入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新階段,我們第四冊的教材這學期也做了很大的調整。按照全面實現素質教育要求,地理教學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1)從教學目標上,課堂教學設計注意強調知識、能力、態度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強調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在教學內容上講授地理知識的同時,注意以突出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觀點作為主線。
(3)在教學過程上,做到整體優化:
A、注意創設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景,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特別注意重視地理圖像的作用,讓學生圍繞圖像充分進行觀察想象和思維,即開展以“表象--想象-聯想”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維,從而達到理解、鞏固與應用。
B、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將不同教學方式融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同時注意讓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C、在教學手段上,恰當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從“板書、板圖、板畫”到現代的投影、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發揮它們在優化教學過程的綜合效益。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初、高中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升入高中的學生在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能適應高中緊張的學習要求,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迅速轉變對地理知識學習的態度與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不僅識記所學內容,而且要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1)轉變學生對初高中地理的看法。
初中階段課程設置時,只在初一初二設置地理課程,初三教學是沒有地理課的。初中地理教學在很多學校是不受重視,上課時老師把大概的內部一講,學生在教材上一畫,課下學生背一背就可以了。許多學生對于初中地理普遍認為,只要看一看書,背一背,記一記就可以了。在初二學業考試時臨時突擊一下,就沒問題了。初二會考完后,等到上高中的時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可是到了高中地理是高考科目,難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就要轉變學生對地理的看法,加強對地理的重視。要認真介紹地理學科的特點,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高中地理的學習中來。
(2)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的轉變
高一新生入校后,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初中地理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深度,及對地理的認識與態度,尋找學生地理學習中的不足。同時要告誡學生初中學過的知識較為膚淺,比高中地理簡單很多,千萬不要有“輕敵”與“驕傲”情緒,;要通過新課講解讓學生看到,新知識是怎樣在初中知識基礎上發展獲得的;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識不同的難度要求與學習方法。如氣候類型的相關知識,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氣候的主要的分布區域,而高中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圖表等相關資料,分析、判斷和推理氣候類型、形成原因、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教師要在原有基礎上適時對學生加以正確地引導,教給他們良好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方法,協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否則學生會漸漸感覺學習吃力,特別是剛進入高中不久的學生,他們對于地理的學習,還處于一種摸索階段,如果能及時進行適當的誘導和點撥,他們將很快適應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并可能會受益終身。
(3)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地理知識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聯系交融,在講課時不僅要充分利用課本圖表、地圖冊、掛圖等,還要利用其他學科資源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身心愉快的學習氛圍。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測量”,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這些讓學生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二、教學內容的銜接與融合
(1)對比初高中課程標準的差異,抓好教學定位和難度控制。
要想做到初高中地理知識有效的銜接和融合,教師不但要對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時也要初中《課程標準》和教材極為熟稔,這樣才能清楚的找的兩者的差異和銜接點,才能完整地把握學科體系,高屋建瓴,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學前教師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識講過,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需在高中進一步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作適當的記錄。然后,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要求,確立高中教學目標。如地球的運動及地理意義,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學生簡單地理解有關概念、特點和晝夜現象、四季的劃分等意義。而作為高中地理第一課,則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斷及計算題,知識顯得瑣碎而深奧,給了高中地理初學者一個下馬威。有些學生一時應接不暇,知識難以消化吸收。我們應當提前給學生以明確的提示,及時誘導,讓學生有足夠的困難意識,積極面對,力爭學好。
(2)精研教材,注重讀圖能力的進一步深化
地圖是地理內容的重要載體,在初高中教學中都十分重要。但初中學生對于地圖知識的掌握較薄弱,學生不知道怎么看圖,在讀圖時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在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平時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用圖能力。另外,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彌補。例如,我在講地球運動時,我把初中的有關經線、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等,通過用地球儀演示及板圖畫出來,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在講述地方時和區時的時候,學生就容易理解。
(3)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
高中地理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又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并不是機械的重復一遍初中課本,更不是單純的記憶幾個區域名稱,而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地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
(4)精心設計、合理應對,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時應在已有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設計,盡地將知識系統化、簡單化,對難掌握的要細化、具體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線的判斷與應用的問題,大多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教師通過多畫圖、多分析、多練習,善誘導,使學生牢固掌握判斷方法。
(5)合理安排課時,構建初高中整體知識框架
關鍵詞:地理課堂;生成性教學;有效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瞬息萬變、不可預料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與課程教學資源相關的事件和信息,但是這些“課堂事件”“偶然事件”恰恰是教學活動中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不僅是一個教師成熟的標志,更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那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應用好這類教學資源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課前:精心的教學設計是有效資源生成的保證
1.吃透教材,設計教案
課堂中生成資源的利用往往是在充分設計課堂教學情況下產生的。教師只有對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多方面的預設,才能使生成更有效。例如,初中地理中七年級上冊的自然地理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做到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因此,教師在課前必須進行清晰理性的設想,根據學生的差異程度和課堂的開放程度預設教學方案,為教學過程的生成創造條件。
2.了解差異,預設學生的“已知”和“未知”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也是經驗,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了解新知識的過程。在新授課的教學中,對學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還有哪些是“未知”的,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有“彈性區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對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多作假設。這樣,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課堂實情及時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人口》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事先了解初二(1)班的學生知識面廣,基礎扎實,因此,在導入部分要求學生以“人口”組成短語,從而得出中國人口多,在最后討論“人口是否需要大規模遷移到西部去?”時,采用了辯論的方式,全班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討論東部的人口是否可以大規模遷移到西部。而在另一個班,了解到學生整體的基礎薄弱,所以,采用問答的方式完成教學目標。
3.設計問題,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
在精心預設的前提下,不能忽視問題的設計。恰當的提問方式和技巧,特別是恰當的提問時機的把握,將直接影響到提問的效果。同時,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問題的層次性,需針對各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甚至是不同層次的班級,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另外,巧妙的問題設置,能激活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情感的體驗,能創造引導學生探索的教學氛圍,這樣課堂教學就充滿了生命活力。開放式教學情境設置能讓學生大膽思考、暢所欲言,那么一個個精彩的實時生成就可能由此產生。
二、課堂:豐富生成,捕捉動態資源,實現預設與生成的融合
布魯姆說過:“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
術了。”每一位教師都應努力去促進更多的生成,及時捕捉智慧的火花,這樣課堂就會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充滿活力。
1.利用學生在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
新課程的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地理課堂上學生最感興趣的知識往往與生活密切相關,或者學生認為有用的知識。學生的疑問大多反應了學生的興奮點和關注點。教師若能及時抓住這些“問題”作為資源,構建動態的課堂,往往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使課堂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動態生成的地理課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適當地重組教材,從而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例如,在《地球的形狀》這節課中,在講述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中出現了麥哲倫環游世界的閱讀材料,學生很感興趣,提出了很多問題,看到學生反應如此熱烈,我趕緊趁熱打鐵敘述了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歷史意義,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新的提升。
2.利用教師自身在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
做教師的都有體會:有時在備課的過程中全面考慮過的問題,在上課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在不同的班級上課時也
會有不同的靈感,尤其是地理學科,許多知識與當前世界上發生的事件有關,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會有一些與預設不同的想法,有時自己能夠大膽地引申到課堂教學中,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
三、課后:及時反思,開闊視野,提升教學的智慧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需要反思研究自己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他人的課堂,開闊自己的視野,改善和豐富自己的課堂。同時,必須有計劃地閱讀有關專業方面的書刊,如,《走進新課程》《地理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等。
心理學者主張:“兒童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在愉快和諧的、輕松的氣氛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記憶力增強;恰恰相反,在一個呆滯、有種種約束的環境中,思維堵塞、反應遲鈍,心境封閉,毫無創造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多一雙慧眼,多一顆愛心、慧心,及時捕捉在地理課堂中隨時隨地會出現的“重要瞬間”,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加以感化、引領,給學生創造一片精彩的天空,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去創造、去思考、去探尋。
參考文獻: